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句子 > 病句辨析与修改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8353804
自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学校准备开展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1)下面是一位八年级同学写的《丰收节里乡村游》作文片段,请你帮助修改

欢庆丰收节,乡村做主场,农民当主角,农村喜洋洋。在我家乡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里,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的稻田地里,【甲】稻田颗粒饱满,稻穗一片金黄,丰收节庆祝大会的舞台就搭建在此。【乙】地头,崭新的收割机一字排开,农机手为即将开始的农民开镰大赛做最后的准备。随着一声令下,鞭炮齐鸣,锣鼓阵阵,一台台收割机在田地里奔驰穿梭,转瞬间就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①【甲】句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后添加“____
(2)图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标识,请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图案画面,并说明其寓意。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标语,只有上半句,以下是其同桌给出的下半句。请你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帮她选择妥当的一句。(     
设立农民丰收节,___________
A.尊敬亿万老农民B.致敬乡村劳动者C.致富乡村带头人D.向新农村人致敬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1】思齐学校七年级(1)班开展“最美诗歌”文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
(1)小珊在朗读诗歌《我看到》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我看到                 我看到

江南水乡的秀美          滔滔长江蜿蜒流淌

北国雪野的无垠          滚滚黄河沸腾咆哮

泰山一览众山小的巍峨   中国在困惑中崛起

长城一去万里的雄伟       中国在灾难中强盛


①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______________
②朗读这首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
A.低沉             B.激昂             C.悲壮             D.忧伤
(2)下面是小林分享的“最美诗歌”阅读感悟,请你帮他修改。

【甲】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施,是人类最纯粹。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除表现表面上的意义之外,也展现美学与质感,引发其鸣。【乙】经过时间的磨砺,很多诗歌已经成为超越国别、超越民族、超越时空的不朽的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启迪和熏陶。


①【甲】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句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该班准备出一期班刊《最美诗歌》,现面向全班同学征集栏目名称,请你也设计两个精美的栏目名称。
班刊名称:《最美诗歌》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09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2】学校团委组织开展“魅力‘和’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参加。
1.为让本次活动顺利开展,校团委张老师组织学生会成员召开筹备会,下面是从会议记录中摘抄的部分交流内容。假如你负责拟写通知,请根据内容提示,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格式规范的通知(可以不写称呼)。

会议记录


时间:5月20日        地点:校团委办公室          主持人:张老师
会议纪要:
……
张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魅力‘和’文化”主题活动的时间就定在本月28日,早上9点开始。
同学甲: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固然可以,但容纳不下全校学生。
同学乙:九年级忙于复习中考,建议本次活动只有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参加,这样就可解决场地问题了。
同学丙:活动形式除了“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还可增加“知识竞答”。
杨老师:好,同意大家的意见。请负责拟写通知的同学今天完成任务。
……

通知

2.下面是一道“和”文化知识竞答题,你认为没有体现中国“和”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和而不同,执两用中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3.语文老师发现杨洋同学的演讲稿中有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和语序不当的问题,请你帮他找出并修改。

①同学们,和而不同是一种不偏不倚又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②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③君子与人和谐相处,绝不盲目苟同,失去自我。④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⑤它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价值观。⑥放眼世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不断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点使用不当: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
语言表达不规范: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
2023-10-11更新 | 132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3】在“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活动中,请你和同学们共同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小文积累了一段关于小说知识的文字,但是做PPT时无意中打乱了句子的顺序,请你根据语意连贯的要求,帮他重新整理这段话的顺序。最恰当的一个排序项是(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B.②①⑤④③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

(2)在阅读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时,同学们发现,其中有很多和“酒”有关的故事,请你仔细阅读下表,完成关于“酒”的探究任务。

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鲁智深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多处写“酒”有如下作用:

杨志

丢失生辰纲

酒误好汉差

武松

宋江

浔阳楼吟反诗

酒添好汉愁


(3)本学期有同学重点研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并对语文老师进行了访谈,有些内容无法确定,请你帮他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老师:1921年2月8日,旧历大年初一,鲁迅写道:“晴。春节放假。上午寄新青年社说稿一篇。”这一“稿”,就是小说《故乡》。
小宏:这篇文章和《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________》。学习《故乡》时,我们梳理了故乡和故乡人的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老师:你说的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目的正在此,揭示精神上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你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还感受到什么呢?
小宏: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坚定的人民立场,是新时代弘大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宝贵财富。
①请你写出横线处的书名。
②划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修改_________》。
③有四位同学给老师看了自己阅读鲁迅作品后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述了鲁迅和恩师的交往,塑造了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治学上严谨认真、没有民族偏见的先生形象。
B.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生机盎然的乐园、天真烂漫的伙伴、方正质朴的先生,这些都是他童年生活中美好的记忆。
C.鲁迅在《社戏》中写划船去赵庄看戏时,将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新、朦胧,让人仿佛闻到了江南泥土那沁人心脾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中,鲁迅用尖锐、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批判了反动当局丑恶的嘴脸,读来如同欣赏一曲热烈、欢腾的乐章。
(4)在讨论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

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使读者有兴趣、吸收快。

观点二:

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经典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这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说你的依据并做简要分析。
2024-04-15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