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语言表达与应用 > 图文转换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7 题号:1837066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农谚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zhòng春时节的开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惊蛰时节,草木méng发,和风吹拂着勤劳的人们——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zhòng(     )     méng(     )
2.惊蛰时,春笋鲜。大画家郑板桥一生品清幽,食雅淡,酷爱兰竹,喜啖竹笋。下图是他惊蛰时节所画的一幅春日兰竹图,请为其选择最恰当的题跋(写在书画上的文字)(     

A.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B.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C.画得盆花蕙草新,春风已过有余春。折来数片新篁叶,好为名葩小拂尘。
D.鲜笋鲥鱼味正赊,江南四月好年华。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
22-23八年级下·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1】同学们参加班级组织的“湿地——生命之趣”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一块展板。请按要求完成小题中的任务。
1.下面是文字组的一位同学为展板写的前言,请阅读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初冬时节,(A)乐亭县渤海湾湿地波光鳞鳞、芦苇摇曳,泥质滩涂、淡水沼泽、海岛、盐池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吸引来成群越冬迁徙的候鸟。今年以来,已监测记录到398种迁徙候鸟。近日,乐亭县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举行了野生鸟类集中放飞活动。穿过清晨的漫天霞光,应着余(huī中的渔舟晚歌,丹顶鹤、遗鸥、松雀鹰、红喉歌鸽、蒙古百灵等重回自然。丹顶鹤在水面滑翔;(B)东方白鹳迈着优雅的步子安祥地觅食;遗鸥披着雪白的衣服悠闲地散步。它们有的从“过客”变成了“长住客”,摄影爱好者们见证了它们在这里的幸福生活。一位摄影爱好者翻阅相册里千姿百态、五(cǎi斑斓的鸟儿,如数家珍。


(1)文中加点的“和”字应读作__________
(2)划线句中都有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①A处“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②B处“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请帮同学写出文段中缺少的字。
①余(huī) __________     ②五(cǎi)__________斑斓
2.以下是同学们对前言中语句的理解,请选出不当的一项(     
A.“已监测记录到398种迁徙候鸟”中“398”是数词,“种”是量词,运用数量词的目的是准确写出监测记录到的迁徙候鸟的种类。
B.“遗鸥披着雪白的衣服优雅地散步”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既描画出遗鸥的外表,又将其自由从容的状态写得很形象。
C.“它们有的从‘过客’变成了‘长住客’”,“过客”指从这里短暂经过的鸟类,“长住客”指停留下来在此栖居的鸟类。
D.“如数家珍”意思是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可以看出摄像爱好者们对湿地的鸟类十分熟悉,也表现他们对鸟类的热爱。
3.图画组的几位同学在湿地拍摄了图片,其中图2还没有命名。请发挥联想或想象为其命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1(天鹅)                                           图2(丹顶鹤)


图1:独舞
命名理由:画面上这只雪白的天鹅微微打开翅膀,好像要在晨光中开始独自舞蹈。
图2:________________
命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8更新 | 37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2】“和”代表着华夏民族对“和谐”“和平”的追求。学校将开展“以和为贵”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探“和”义】
(1)“以和为贵”内涵丰富,请你为下列三句名言匹配正确的解释。
①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
②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
A.以和为贵,顺乎天意人心。
B.以和为贵,成就大道正理。
C.以和为贵,止息纷争杀载。
【活动二:析“和”图】


(2)活动中,同学们关注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时鸟巢上空出现了“天下一家”“One world”等烟花图案,请你解说该烟花图案的寓意。图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抒“和”情】
(3)为了号召大家在生活中发扬“和”的精神,小华同学做了即兴演讲。下面是演讲词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任务。

人与人的关系不可以无“和”,无论是“和气生财”,还是“家和万事兴”,都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息:[A]“和”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润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剂。“和”,可以在我们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场既恼人难堪又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所以,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兵刃相向时,为何不试着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冷战静坐相对无言时,为何不让“和”来解开我们心中的乱结,诚心真意的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B]“和”是针是线,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缝;____________。但是,[C]“和”不是无条件的退让,还是有原则的包容。


①请你提取出[A]句的主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结合你对“和”的理解,参照[B]句再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③[C]句中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将“______”改为“______”。
2023-02-03更新 | 166次组卷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 (0.65)
【推荐3】“少年正是读书时”,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读书现状调查表

项目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 小时1.2 小时0.5 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27.8%35.8%45.6%

(1)同学们通过调查得到上表,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
(2)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他们分别说的是谁? 请你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备选人物: A.匡衡   B.陶渊明   C.孔子   D.王羲之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④据说他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多次。
(       )        (       )        (       )          (       )
(3)学校要成立“经典诵读”兴趣小组, 同班的李阳想参加,写了份“申请书”,中间有几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并改正。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

为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建立了“经典诵读”课外兴趣小组。本人喜欢诵读,并有一定的基础,请求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小组,以此来提升诵读能力和文化素养,请校团委务必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七(1) 班李阳

2023 年 1月6日

①“申请书”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其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②“申请书”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修改。_____________
③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
2024-02-06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