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6 题号:18753404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节选自北宋苏轼《留侯论》)


注: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后被册封为留侯。③间不能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④鲜腆:指对地位低的人无谦爱之意。
1.解释加点词。
(1) 不可(            )               (2) 以匹夫之力而于一击之间 (            )
(3) 而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       (4)是故倨傲鲜腆而深(       )
2.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 持 法 太 急 者 其 锋 不 可 犯 而 其 势 未 可 乘
3.翻译句子。
(1)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2023·江苏扬州·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甲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记游白水岩》)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山烧:野火烧山。④击汰:划船。⑤馀甘:即橄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其源殆可以                  (4)以付过
2.下面各项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乐者B.庭下如/积水空明
C.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D.水涯/有巨人迹数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4.乙文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写出一个比喻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5.对两篇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乙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写出了江水湍急的景象。
D.乙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2020-02-11更新 | 3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本文是作者遭受第一次政治生涯的打击,自乞外任后所作。②张君,张师厚,号云龙山人,隐士。③陂:(bēi)水边。④傃:向,沿着。
(1)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冈岭四,隐然如大环A.形容词,和睦
B.名词,盒子
C.动词,会合
D.动词,合拢
_____
而山人之亭,当其缺A.动词,到……去
B.动词,女子出嫁
C.副词,恰好
D.副词,刚才
_____

(2)异境之“异”表现在哪里?
(3)苏轼写鹤的任意翱翔,另有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2022-10-21更新 | 1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薜萝:薛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梅溪西
A.大兄何见事晚乎(《孙权劝学》)B.但微颔(《卖油翁》)
C.何陋有(《陋室铭》)D.山川美(《答谢中书》)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柯上蔽   水中藻、荇交B.未复有能其奇者 相步于中庭
C.解衣   夕日D.沉鳞   负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文的作者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乙)文的作者苏轼是被贬谪的“闲人”,“仙人”和“闲人”有怎样的区别?
5.(甲)(丙)两文,在语言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2021-12-19更新 | 2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