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32 题号:14697797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薜萝:薛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梅溪西
A.大兄何见事晚乎(《孙权劝学》)B.但微颔(《卖油翁》)
C.何陋有(《陋室铭》)D.山川美(《答谢中书》)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柯上蔽   水中藻、荇交B.未复有能其奇者 相步于中庭
C.解衣   夕日D.沉鳞   负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文的作者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乙)文的作者苏轼是被贬谪的“闲人”,“仙人”和“闲人”有怎样的区别?
5.(甲)(丙)两文,在语言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园已主__________
②晚乃出城东__________
③以后会未可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此木不为人所喜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往憩于尚氏之第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 方其远出海门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2019-07-07更新 | 5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书上元夜游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这是哲宗元符二年己卯(1099),东坡在海南儋dān州(治今海南儋州市)贬所写的一篇小品,《东坡志林》题为《儋耳夜书》。
①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上元: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杂揉:同“杂糅”,混杂。④屠沽:屠户与卖酒者,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⑤纷然:盛多的样子。⑥关:门栓,文中指门。⑦过:苏轼的幼子,宇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⑧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郁郁不得志。
1.甲乙两文作者都是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苏轼,字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有老书生数人来(经过)D.归舍已三矣(动词,击鼓)
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5.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6.【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所见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样的特点?
7.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遭遇坎坷磨难,【甲】【乙】两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023-08-24更新 | 1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四时
相与步于中庭
竹柏影也
少闲人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两文的写景都十分传神。【甲】文画线句以_________顺序写出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之志;【乙】文画线句通过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静谧和竹影的摇曳,营造了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氛围。
4.结合具体内容,分别谈谈对“未复能有与其奇者”和“闲人”的理解。
2023-01-19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