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岱(1597-167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9 题号:18814345

【甲】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乙】

扬州清明

【明】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规妆藻野,袨服川。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一切好事之徒,无不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节选自《陶庵梦忆》,有删减)


【注】③展墓:扫墓。②袨(xuàn)服:华美的衣服。③缛(rù):繁密的彩饰,这里作动词用,解释为“像繁密的彩饰一样布满”。④高阜(fù):高山。⑤阮(ruǎn):一种弦乐器。⑥横披:长条形的横幅。⑦西方美人:出自《诗经》“云谁之思。西方美人”,表达出对圣明君主的企盼,对故国的思念。⑧盱(xū):瞪大眼睛直视。
1.从甲诗的“______”字和乙文中的“______”字看出清明这一天出城的人非常多。
2.借助以下方法和例句,完成表格。

方法

例句

解释加点字词

借助课内积累可谓善学者矣(1)(     )
借助常用成语老少(2)无不(     )
借助相邻字词劈阮(3)劈阮(     )
借助课内积累九十(4)舒长三十里焉(     )

3.本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鲜活的“清明扬州图”,请展开想象,分别描述划横线句子的画面。
(1)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
(2)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
4.为了更好地传播“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扬扬和州州设计了“清明”宣传海报(见下图),其中还需增加对清明习俗的介绍,请你根据以上诗文内容简要概括。
   
5.对于扬州清明之景,作者如何评价?请结合下句加点字,进行分析。
余所见者,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足比拟。
6.甲诗和乙文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2023·江苏扬州·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B.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C.云归而岩穴   暝:黄昏D.是金陵人,   客:客居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   四时景不同B.先天下之忧   
C.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而泻出两峰之间者D.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A.这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B.就是这天傍晚,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这天晚上三更后,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厚实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D.就是这天傍晚,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羽绒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景物特色不同。甲文绘洞庭湖壮阔浩荡,乙文画琅琊山变幻多姿,丙文描西湖雪景洁净脱俗。
B.选文语言特色各异。甲文骈散错落,呈音韵之美;乙文巧用虚词,舒缓自如;丙文善用白描,意趣高雅。
C.选文言志有别。甲文抒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言先忧后乐的政治情怀,丙文寄寓故国之思。
D.选文细节处理精当。甲文开篇交代作记缘由十分必要,乙文于自问自答间隐含“太守谓谁”的悬念, 丙文用“湖中人鸟声俱绝”言雪后西湖的空寂。
2023-12-15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树林阴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毳衣炉火                           (4)余饮三大白而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醉翁亭记》和《湖心亭看雪》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背景加以简要分析。
2020-09-08更新 | 2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                 率妻子邑人来此
B.上下                           而或长烟
C.是金陵人,                 从外来
D.是日定矣                       湖中焉得有此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结合语段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人常在小品文中展现自己独有的表现美的能力,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张岱和苏轼分别是如何表现冬雪和秋月之美的。

【链接材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023-12-06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