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语言表达与应用 > 语言表达的要求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4 引用次数:98 题号:5444490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家乡民勤。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
读本书名.《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了解了不少家乡特产。请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故乡,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广告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
戴安娜·高登,这个美国运动史上的传奇人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小时候就患上骨癌,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锯掉了右脚。但癌细胞还是扩散了,在非人的折磨中,她又失去了子宫。当厄运接连不断地降临在这个幼小的生命上时,她哭泣过、痛苦过、悲伤过,但从未放弃过自己从小以来的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在一次次的滑雪练习中,戴安娜·高登不断地品尝着失败的滋味。因为身体的原因,很多时候训练都无法持续很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参加了多次美国滑雪锦标赛,共获得29枚金牌,还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
2012-03-02更新 | 248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

季节名称

节气

春季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现在我们把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再分为前后两半,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 ,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暑出现在夏末的原因了。

上面我们说的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那么其它的节气呢?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两个字便可以知道【甲】。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处”含有隐退的意思,这是暑热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来显示当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1.阅读【材料一】,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理由。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2.在【材料二】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四季轮回   强弩之末B.四季轮回   寿终正寝
C.四始四中   强弩之末D.四始四中   寿终正寝
3.【材料二】中关于“夏至”与“冬至”的说明,印证了【材料一】中的那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4.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在【材料二】甲处补全句子。
①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节选自《历书》)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兰亭集序》)
2017-05-17更新 | 111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之辰。

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这天道教会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在民间,下元节这天大多数人家会准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在农村,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1)材料分别从“下元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角度给我们介绍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2)除了“下元节”,我们还有“上元节”、“中元节”,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请写出一句与“上元节”或者与“月亮”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13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