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范仲淹(989-105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6 题号:7115244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无从致书以观
C.朝:朝晖夕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结合语段(一)的内容,说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4.从语段(二)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词语。
(1)守(2)百废兴(3)增其旧(4)尝
2.请说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退”指代的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选文中抒发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这一警句在全文中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________想感情。
5.对“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
A.叹没有人能有自己这样的豁达胸襟。
B.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志以及对朋友的期望和共勉抱负
C.责怪朋友不能像自己一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D.现了作者一种天下皆醉我独醒的孤傲品性
2017-07-05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节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释】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春和(           )            ⑵心旷神(           )
成明霞(           )            踏危石(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泉上(《醉翁亭记》
B.而长烟一空                 一食尽粟一石(《马说》)
C.不物喜                       六月息者也(《庄子》一则)
D.悠然有遗世             予尝求古仁人心 (《岳阳楼记》)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太 虚 一 碧 长 江 万 里 无 复 微 云 点 缀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2018-12-11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iào)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②隟:指空闲时间。③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或长烟     不敢出言以复B.望蔚然而深秀者   心而寓之酒也
C.不物喜     中有足乐者D.佳木秀繁阴        漫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予作文                           斯人
③云而岩穴暝                    惴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4.对比范仲淹、欧阳修、柳宗元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理由。
2023-06-08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