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语言表达与应用 > 语言表达的要求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728520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语注音历史进程表

时间

关键推进者

大事记

魏晋南北朝前

采用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

明万历年间

意大利人利马窦

成为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第一人

19世纪末

爱国知识分子戆章

提出汉字改革方案,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拼音文字方案。

新中国成立前

钱玄同、瞿秋白等

设计拉丁字母方案“国罗”和“北拉”。“国罗”是国语罗马字的简称,“北拉”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简称。

1958年

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

【材料二】

统计数据表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学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哪里。在最新版的《汉语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拼音“Xinglai!”(醒来)为封面标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人民日报》

【材料三】

《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首先,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人民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1958年,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多年来众多中外人士、爱国志士智慧的结晶。
B.随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的建立,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C.在过去60年里,《汉语拼音方案》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已经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D.《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加快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还将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2.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小良同学正在创作一首民谣。依据他已创作的部分,结合【材料二】内容,请你帮其填写未完成的部分。
“注音识字好方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___
汉语拼音一甲子,累累硕果遍天下,硕果__,硕果助力智能化。”
3.有人说:“现在人们可以用讯飞语音输入法把语音直接转化成文字了,汉语拼音越来越不重要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上述材料阐述理由。 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4)
【推荐1】综合性学习。
我校初一年级正开展“走进图书馆·追逐文学梦·争做文明人”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学会宣传。走进图书馆,你发现四面墙壁一片空白,为营造文化氛围,请你拟一条与“读书”有关的宣传标语张贴在墙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活动二】巧拟对联。在学完第三单元民俗文化之后,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我国传统的节日及习俗,要求用查到的知识并结合对联的常识,完成下联。
上联:端午日赛龙舟捉鸭子             下联:
【活动三】真情劝说。赵明同学在图书馆看书过程中,将椅子前后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劝说,你会怎么说呢?
2015-12-31更新 | 171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2】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①【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改为“_______”。
②【B】处画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同学做事拖拉,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
2018-12-01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4)
【推荐3】专题
材料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鸟类涉及文学、音乐、舞蹈、器物纹饰、雕塑、建筑以及建筑装饰等各个领域;在仿生学领域,根据鸟类发明了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扰性都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二: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它对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鸟类是植物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
材料三:地球上曾经有16万种鸟,人类出现以后,平均每83年有一种鸟绝迹。公元1600至公元1900年的300年间,绝灭鸟类90种。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在鸟类濒临绝种的原因中,栖息地改变或被破坏占60%,人类捕杀占29%。
1.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
2.学校举行“保护鸟 ”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向社会发出以“保护鸟类,争做绿色使者,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倡议书,你认为倡议中的“绿色”的含义是什么?
3.请你就如何爱鸟、护鸟提三点建议
2014-07-28更新 | 2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