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岱(1597-167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814853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______
②类乘空______
③无可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前陈着             蹴尔与之
B.徒有先生也             中有足乐者
C.山川                    园丁划小舟拾
D.未复有能与奇者      余读书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5.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B.念无为乐者                 未复有能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余饮三大白而别          知困,然后能自也(《虽有佳肴》)
D.问姓氏,是金陵人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2023-01-04更新 | 1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2)日更定矣 (            )
(3)冻风时,作则飞砂走砾(           )       (4)而此地与余近 (          )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泉而茗者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然则何时而乐耶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而 此 地 适 与 余 近
4.翻译下列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022-11-02更新 | 1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岀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选自张岱《一卷冰雪文序》,有删节)


【注释】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舀。⑤奚:什么。
(1)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消失
B.湖中焉得有此人                       更:还
C.若吾所谓冰雪则                    异:不同
D.作之者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固:本来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A.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B.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C.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D.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3)对以上两段文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了雪后因湖宁静清绝、寒冷空寂的景象。
B.【乙】先由物的“冰雪之气”过渡到人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文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C.【甲】文表达了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远离世俗的雅趣,得遇知己的乐趣,怀念故国的哀思。
D.【乙】文表达作者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情。
(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023-09-20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