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化学试题
辽宁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3-12-13 10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可用于生产氮肥B.石墨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金刚石可用作切割玻璃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行为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若取无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用手拿
C.取用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D.取 22.5mL液体药品可以用倾倒法
2023-03-14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3.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A.氧化物:水、二氧化锰、干冰B.混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液氧
C.金属:铁、铜、汞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酚酞溶液遇到氨水变红
B.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由黑色变成红色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5. 下列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H2O2表示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表示1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C.N2表示2个氮原子
D.表示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2023-10-29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
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C.分子和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30368
反应后质量/g16m424
A.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不同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且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
D.该反应类型可能是分解反应
2023-12-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化学试题
8. 图像是化学实验分析数据的重要依据。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1: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
B.图2:通电分解水
C.图3:向二氧化锰固体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图4:一定质量的硫粉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023-07-03更新 | 107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9.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艾草浓烈芳香的气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D.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0. 检验、鉴别、除杂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CO2
B.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隔绝空气加热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木炭粉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H2O)作为吸收剂,控制温度为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
分离后的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甲醇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我国科学家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吸收并固定的过程,该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D.“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3)写出用CO2与H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由图可知,CuO质量分数为_______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4)写出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一种具体举措_______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较易(0.85)
12. 请根据如图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锶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2)图2表示的微粒③中______;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是______。(填序号)
(3)“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则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23-12-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化学试题

三、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探究实验“集锦”。
Ⅰ、分子的性质。

实验一是小红按课本实验进行操作,同学们都闻到了刺激性的气味。
实验二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快速出现了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不与氨水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1)一段时间后,实验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二中,放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从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方案评价】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明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______(写一点)。
Ⅱ、为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4)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填“是”或“否”)。
(5)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着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
(6)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7)活动4: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将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P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若撤去铜管下的酒精灯,再迅速移开火柴后,火柴______(填“会”或“不会”)燃烧。
(8)活动5:小明采取下列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①通入       ②通入       ③点燃酒精灯
2023-12-12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化学试题

四、综合应用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气体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回忆有关知识,根据如图回答: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_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住胶管,向长颈漏斗处倒水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F检验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则F中盛放______。小明觉得利用装置D制取二氧化碳更好,他的理由是______
(4)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______g。
(5)下列有关用装置E制取气体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①反应物是固体
②该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迅速进行
③该反应肯定是分解反应
④生成的气体易溶于水
⑤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023-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化学试题

五、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纳米碳酸钙被广泛应用于造纸、电缆、食品和医药等行业、以下是利用鸡蛋壳和毛蛤壳(主要成分)制备纳米碳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步骤③主要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则操作I是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有关纳米碳酸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纳米碳酸钙易溶于水
b.纳米碳酸钙可用作牙膏摩擦剂
c.纳米碳酸钙储存时应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
d.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已与普通碳酸钙完全不同
2023-12-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化学试题

六、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6.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的一门学科。砂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蔗糖。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探究方案一】
(1)取少量蔗糖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得到的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这说明蔗糖中含有______
【探究方案二】为进一步探究蔗糖的组成,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
(2)观察到______,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小刚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外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先将小烧杯中装少许澄清石灰水,
然后______,点燃酒精灯。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拓展与交流】
(4)方案二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5)已知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2,其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蔗糖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______
2023-12-1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化学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0
填空与简答
3
科学探究题
2
综合应用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2
化学实验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4
化学与社会发展
5
物质的化学变化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金刚石的相关知识  石墨的相关知识  二氧化碳的用途单选题
20.94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单选题
30.8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氧化物的定义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单选题
40.94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金属与氧气反应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单选题
50.85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单选题
60.8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的概念单选题
70.65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  分解反应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单选题
80.85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单选题
9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单选题
100.65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性质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1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科普阅读题
120.8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填空题
150.65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流程题
三、科学探究题
130.65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160.65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四、综合应用题
140.65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