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99641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民族史网等

材料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废除六国原有货币体系,重新铸造“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这样,国家真正拥有了统一的货币铸造权、发行权以及流通管理权。这一举措解决了交易中货币换算困难的问题,有效减少商品交易的成本,促进商品的交换。秦半两的方孔圆钱也一直流传,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货币形制。

——摘编自贾天浩《探究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1到图2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统一的货币名称,概括秦统一货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争霸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的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春秋时期,争霸中原的霸主(两例)。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民族交融的方式。

材料二 秦统一后,秦始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时期,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联络西域,同抗匈奴。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时期抵御匈奴的大将、西汉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和反击匈奴的大将分别是谁?并说明秦汉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名称。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1-01-14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制下受封者应当尽什么义务?

材料三: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夏”“诸华”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争霸的什么内容?请写出春秋争霸的第一位霸主。
2023-11-19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平王即位,把都城东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的袭扰。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国之中强大的兼并弱小的,齐、楚、秦、晋开始称霸,国家政令取决于称霸的诸侯。)

——《史记》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发生在哪一年?它标志着哪个历史时期的开始?
(2)“诸侯强并弱”描绘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的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材料描述的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9-09-27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