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20348050
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
(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其背景如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1)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导致“家给人足”、“勇于公战”的措施。并据此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三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有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自部编七上教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简要概括其影响。
2019-12-15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融合】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统周边的戎、狄、蛮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推动】

材料二: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步六孤
拔拔长孙贺兰
达奚独孤
乙旃叔孙勿忸于
丘穆棱尉迟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交融】

材料三: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意义】

材料四: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


(1)依据材料一,回答民族交融的形式是什么?(一点即可)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史实?结合所学回答,该史实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民族间的交流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024-01-21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创立的什么制度?仔细观察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平王迁都之前西周的都城在哪里?平王迁都的时间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诸侯强并弱”带来的影响?
2022-07-24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