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20436258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生产进步】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产生的影响。

【变法革新】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秦与六国交战情况统计表(公元前356~前221年)
秦与六国交战战争结果
全胜失败互有胜负
65次58次3次4次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并概括商鞅变法产生的影响。

【百家争鸣】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西周已经存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孔子


(3)依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中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时期,随着战乱纷争局面的出现,社会的经济、政治等领域都发生了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使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战国时期,强大的地方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中国历史》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君”变法的措施。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二、三材料,概括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3-11-11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考古考证历史】

材料一   下面是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考古发现。


       A.猪纹陶钵                                 B.半地穴式房屋建筑复原图                       C.骨耜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史前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对材料一中的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图片B半地穴式房屋建筑复原图,可以见证什么?图片C骨耜,可以见证什么?

【文物再现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重现盛世】

材料三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弊政),与民休息,凡事简易……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

——《汉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为扭转秦朝弊政推行了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活动总结明智】


(4)综上所述,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4-01-08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篇】下面是铁农具、牛耕示意图和都江堰图片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 【政治篇】

A、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亵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B、



(2)据A指出春秋的政治形势:与A相比,B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

材料三 【改革篇】某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旧贵族:统治国家必须遵循古代的法则,祖宗之法不可变。

商鞅: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治理国家的措施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做法,就可以施行,不需遵循古代的制度。

旧贵族:我的爵位、官职都是世袭的,我不能容忍改革触动我的特权和利益。

商鞅:奴隶主贵族世代享有特权,不需要努力就可拥有爵位和大官的地位,所以不思进取、腐朽无能,阻碍了秦国的强大。

旧资族:我驱使奴隶劳动,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商鞅: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奴隶已经没有生产积极性了,应当承认土地私有,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样国家的财政收入才会增多,国家才会富裕。


(3)从材料可看出商鞅对变法持什么态度?列举商鞅变法的两例措施。

材料四 【思想篇】中国的哲学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即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到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摘自《中国通史》


(4)据材料和所学,简述百家争鸣的背景: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020-11-28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