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大运河的开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241186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三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材料四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摘编)

(1)材料一中,“大运河”是哪一朝代开通的? “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无处不在,它沉睡在文物间,流淌在典籍内,散落在诗词里,隐藏在遗迹中。让我们穿越岁月沧桑,去寻觅历史的足迹:

【遗迹寻史】

打开中国地图示意图(如下图),有两条雄踞在中华大地上的“人工巨龙”……一撇一捺,一刚一柔,交叉在北京,形成一个大大的“人”字,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


   
(5)图中的两条“人工巨龙”A、B分别指什么?请指出中国古代能建成这两大工程的共同原因。
2023-09-10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图并结合材料答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于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对大运河作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假如你从江都出发要到都城长安游玩,路途中必然经过图中哪一段运河?(填写字母)
(3)材料三中的“涿郡”和“余杭”是大运河的南北端点,分别指现在什么地方?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4)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
2024-04-10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记载,隋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元605414日),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随后几年,隋炀帝又分别开凿了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材料二   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摘编自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五

(1)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发挥的作用,并指出作者对大运河的态度。
(3)材料一为今天的白话文叙述,材料二为我国古代的文言文,请简要说明二者分别有什么优点。
2024-04-04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