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22862548
某校7年级(2)班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探究政治演变——完成研学报告】

(1)一组同学想要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制作了研学报告,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研学报告表。
研学报告表
课题名称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组长XXX
一、研究内容
历程朝代表现
建立秦朝秦始皇正式建立A       制度。
巩固西汉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B       
完善唐朝政治上:三省六部制教育上:科举制
加强北宋通过实行C       政策来限制武将权利。
在地方实行D       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雍正帝设立E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研究结果
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F                                      

任务二【认识边疆管理——制作历史展板】

(2)二组同学准备利用搜集到的图片制作历史展板,此来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请你任选一个展板,根据展板内容为其配一段解说词。
展板一展板二展板三

图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2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图3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任务三【汇总灿烂文化——制作文化墙】

(3)三组同学为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成就,现在打算制作班级文化墙,请你加入进来。
班级文化墙
参加人员: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活动主题:探寻文化成就

材料一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图4
科学家A
他治学严谨,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图5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地位?
②材料二中“蔡侯”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能与“造纸术”相美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③图4的科学家A是谁?图5该书被誉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材料一: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

——摘编自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帝国“官僚体系”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分析郡县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2023-11-25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为管理西藏和台湾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2017-09-11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生产力的发展,制度的创新,思想文化的进步是一个国家繁荣统一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等一整套铁农具。


(1)从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这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材料二: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2)请从材料二“大一统的框架”中任选两个,指出其具体措施。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锻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控制经济的措施及主要目的。

材料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谈一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022-11-25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