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 > 都江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2946635
城市地标

(1)地标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请完成上述地标建筑与所在城市的匹配。(填写字母)

(2)请将以下地方标志性建筑与其对应的内涵连线。
白马寺                 水利智慧
八达岭长城          民族精神
都江堰                 佛教东传
(3)请再补充一个地方标志性建筑并加以解释其历史内涵。
建筑:
2024九年级下·上海·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出生于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今陕西丹凤)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曾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嬴渠梁,主持变法。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诸侯都蔑视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商鞅少好刑名之学,读过李悝的《法经》,他曾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以前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古法呢)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制度)故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夏桀、商纣,墨守祖宗陈规、没有变革制度,结果都使国家灭亡)然则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反对古法而求变革的人不能去否定他;因循古法不知变通的人不值得称道)。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具体事情制定礼仪)。

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三:《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统一了秤杆和秤锤的标准)、正度量(统一了计算长短和容积的标准)、调轻重(统一了轻重的标准),决裂阡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即卖承认土地私有),教民耕战(分田地、鼓励农业生产,论军功授爵、鼓励参军作战,并且军民合一,闲时练兵、忙时耕作)。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发动军队进攻边界就可以拓展疆域,不进攻而发展内政经济就可以使国家富足,所以秦天下无敌)        

材料四: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并吞四海的意愿,吞并各国的野心。在那时候,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致力于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崤山以东诸侯自相争斗。于是,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以西之外土地)

材料五:《史记·商君列传》: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秦国的百姓十分高兴),道不拾遗(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在路边东西),山无盗贼(山林里没有强盗和山贼),家给人足(家庭富裕人口兴盛)。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城市农村都治理的非常好,意指国家管理的卓有成效,管理的有很好的效果),宗室贵戚多怨望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示众于市, 以其为自己亲政殉难品,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遂灭商君之家。

材料六:《谏逐客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1)从材料一可以得出商鞅代表了哪家学派的思想?该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的八个最主要的内容。
(3)从材料五可以得知“商君”最终被判以“车裂”之刑,商鞅为此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最终失败了。对此,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来说明理由。
(4)结合以上几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主持的这次变法开始于哪一年?时隔一百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哪一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的“天府之国”?
2020-06-22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水利专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治水成功的?材料二中的工程有哪些作用?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019-06-14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水利篇】

命蜀守李冰壅(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史记河渠书》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壅江水”修建的工程名称,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作用。(不能照抄原文)

【科技篇】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2)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是谁?

【文学篇】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3)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位诗人的诗歌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这位诗人是谁?

【经济篇】


图一 出土泉州的南宋海船                            图二宋代货郎图
(4)图一、图二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繁荣的具体表现。

【建筑篇】


(5)观察图三,巍峨绵延万里的明长城东西起止点分别是?
(6)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你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2-07-07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