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战国七雄 > 七雄初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1 题号:3220166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15·湖南益阳·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观察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图中A、B、C、D代表不同政权。其中
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处是东周的都城___________。
赵韩魏是从________国分裂出来的。
(2)

①都江堰位于地图中的字母___________处。

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充分认识岷江水流、泥沙、水文等规律之后,通过无坝式引水枢纽工程的自动调控,调动水流、引导泥沙,使自然规律为我所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该工程“惠施于当时,泽被于后世”,开创了科学治水的先例。


②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这一古代水利工程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智慧”。
③阅读地图,结合所学,谈谈从都江堰的事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019-12-23更新 | 12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材料三:如图:战国形势图


材料四:令既具未布,卫鞅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中图1和图2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出现什么时期?
(3)材料三战国形势图中①④分别是哪个国家?
(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卫鞅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2019-11-18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社会的变革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

材料三   战国形势图如下图(ABCDEFG代表战国七雄)


材料四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王。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哪一字母所代表的人类?北京人遗址对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大道之行”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含义是什么?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3)分别写出材料三图中字母D.G分别代表的国家。
(4)材料四中的卫鞅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卫鞅后来遭秦国旧贵族诬陷最终被新任国君以车裂酷刑处死,他的惨死又说明了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说说社会发展和政治改革之间的联系。
2019-08-21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