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 唐朝的民族政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8129770
阅读下列材料,回问题。

材料一:图一吐蕃使者求亲图二唐蕃会盟碑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思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四: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用具体史实证明。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的民族政策对当今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唐朝是诗的国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史合一”的传统,通过唐诗,我们可以对唐朝的历史有更深的理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

(1)诗歌中涉及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他们在位时期,为何能够取得盛世局面?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组唐诗,每一首都与历史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史实密切相关。请仿照诗①的范例,帮助他把下表填写完整。
序号作者诗名诗歌节选可反映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注:观音台为长安城中的高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示例】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注:“文皇”指唐太宗
李白《哭晁卿衡》注:晁衡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水》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3)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五首诗歌能代表各个方面的盛唐气象。据此,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2024-04-08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促进了多民族的发展和交融。

——《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采取了哪些方式?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根据材料二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管理a、b地区?

材料三   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

材料四   清朝前期疆域图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一时期疆域奠定的现实价值?

材料五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三种模式下民族关系发展的共同趋势。指出“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分别对应哪一种模式。(写出第几种即可)
2024-01-20更新 | 8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亡。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吸取了哪个朝代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在位时,非常重用人才,请列举1例。
(2)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唐太宗注重完善科举制,什么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依据材料三,首创殿试制度的女皇是谁?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后来什么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唐朝农民发明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反映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由此他被各族首领尊称为什么?
2020-10-30更新 | 1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