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 题号:9093552
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


(1)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一中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诸侯国数目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二:《战国各诸侯国改革一览表》

魏文侯李悝变法
楚悼王吴起变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韩昭侯申不害改革
齐威王邹忌改革
?商鞅变法
燕昭王乐毅改革


(2)表格中的“?”应填什么人物?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        ”的局面。


(3)将材料三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中任选一位人物,并写出他的主要主张。
(4)以上三则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其变革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交往、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这条道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得……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忘饥。……渔盐杞样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

——《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道路”名称及开辟道路的关键人物。概括这条道路的作用。
(3)对比材料三、四,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2021-01-26更新 | 9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学校开展“战国时期的形势变化及社会改革”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变化】

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大夫(桑弘羊)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chì,整顿)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非鞅》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形势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政治、经济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桑弘羊、文学对于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对同一历史事件,二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评价?
2023-11-23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3)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2024-01-05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