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5 道试题
1 . 艾铱钟化学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及实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1)上图所示5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填字母)。
(2)B试管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将A、B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甲烧杯,充分混合后上层液体为无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
(3)将C、D、E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在乙烧杯中混合后,烧杯中有沉淀,上层液体为无色。
【提出问题】上层液体中(酚酞除外)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1:只有BaCl2     猜想2:只有NaCl       猜想3:NaC1、BaCl2 猜想4:NaC1、HCl
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
【验证猜想】
小艾取少量乙烧杯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填名称),观察到有相应现象产生,由此得出猜想3成立。
(4)小铱再将甲、乙烧杯内的全部物质混合于丙烧杯中,混合后有固体存在,则该固体中一定有__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还有镁吗?
【实验探究】小钟取少量丙烧杯中固体,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是否有镁。

(5)根据______现象得出固体中有镁的结论。
7日内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第一中学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 . 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已经部分变质,可能情况未知;
猜想Ⅲ:完全变质,且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①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
②取样品,加入足量清水和几滴酚酞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b;在红色滤液b和白色沉淀a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都有气泡产生。
(1)请写出白色沉淀a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方程式______
【分析过程】
(2)根据实验①说明猜想______(填“Ⅰ”、“Ⅱ”或“Ⅲ”)不成立。
(3)根据实验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是加水时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请用方程式解释)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猜想,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分析
另取红色滤液b,加入过量的______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滤液中含有______

【实验结论】甲、乙同学完成设计的实验方案后,证明了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
(5)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上述实验可以证明该碱石灰固体中有氢氧化钠
B.若在上述红色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可能无气泡产生
C.上述实验证明了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Ca(OH)2
D.根据实验可知,碱石灰样品是部分变质,变质后的固体成分有2种可能性
7日内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
3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仪器对镁与盐酸反应进行研究。
【实验过程】
(1)实验前先将镁条需先打磨的原因是________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锥形瓶中,再将注射器中某浓度的盐酸压入锥形瓶中,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定实验中密闭容器(气密性良好)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
【结果分析】
(2)①P0为标准大气压,在反应前期,镁条表面无明显气泡,但此时压强迅速上升至P1,原因是______
②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图中a、b、c、d四个点中,产生氢气最快的为_______点。
③图中c点镁条已完全溶解,cd段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拓展研究】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延长反应时间,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见表。
时间/min024812162024放置过夜
实验现象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经实验分析,底部的灰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Mg(OH)2]和碱式氯化镁[Mg(OH)Cl]的混合物。
(3)根据信息,写出生成Mg(OH)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重庆卷03)-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重庆卷)
4 . 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①淀粉能_______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B中又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滤渣质量为ag②淀粉的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拓展】
(3)该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20mL淀粉0.3ga
20mL二氧化锰0.5gb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4)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重庆卷01)-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重庆卷)
5 . 某同学春游时带了一包自热食品,进餐时不用火,不用电,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味。同学们对该自热食品产生了强烈兴趣,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铝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写出该过程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探究二:固体混合物的成分。
【设计实验】
(2)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______
(3)另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如图1),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同学们观察到锥形瓶底部有剩余固体,溶液变浅绿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______;若将分液漏斗中稀盐酸替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混合物中_______

探究三:发热包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结论】
(4)实验前准确称取mg样品,实验完成后测得A装置增重ag,C装置增重b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上述有关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实验反思】
(5)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化学(重庆卷02)-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重庆卷)
6 .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与酸反应,且高温灼烧不分解。现用两种方案测定干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步骤1:向10g鸡蛋壳中加入足量某试剂,充分反应,产生气体。(剩余步骤省略)
【方案二】步骤1:将10g鸡蛋壳在高温下灼烧。(剩余步骤省略)
请回答:
(1)方案一中“某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吸收该方案中生成的气体,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蒸馏水     C.氢氧化钠溶液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优点是___________(任写一点)。
(3)写出方案二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判断方案二中灼烧充分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继续灼烧,不再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继续灼烧,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升高
(5)把方案二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步骤2:充分灼烧,冷却后,称量出剩余固体质量,_______,计算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24-06-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B卷)
7 . 果蔬洗涤盐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清洁用品,某品牌果蔬洗涤盐可能由氯化钠、碳酸
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查阅资料】,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银是可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通常情况下,的溶液浓度极低时,二者之间不会发生反应。
实验一:探究果蔬洗涤盐的成分
(1)分别取等质量的样品和碳酸氢钠固体于两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溶解。再加入等量且过量的稀氯化钙溶液,样品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进一步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可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氧化铁       C.紫色石蕊       D.碳酸钙
(2)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溶液,观察到______,证明该品牌果蔬洗涤盐中还含有氯化钠。
【得出结论】该品牌果蔬洗涤盐由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组成。
实验二:取a g样品测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3)试剂B的名称为______,实验结束后,将装置C中的沉淀洗涤、干燥后测得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有关上述实验反思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一:重新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一定有碳酸钠
B.实验二:加热前通一段时间,防止爆炸
C.实验二:A中玻璃管内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B瓶和C瓶增重的质量之和
D.实验二:去除D装置会导致测得的碳酸氢钠含量偏高
2024-06-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8 . 实验探究活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化学社团学生对CaH2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
【阅读资料】①用H2与钙加热制得CaH2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③CaH2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也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CaH2的制备】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2)制备CaH2实验结束后,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有气泡产生,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显蓝色,该同学据此判断:实验中确有氢化钙生成,其他同学提出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
【CaH2的性质探究】
(3)取少量上述装置C中的CaH2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请写出反应时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社团学生继续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Ca(OH)2、Na2CO3
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三,小实同学提出往滤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三不合理,小外认为该方案不严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
【定量分析】
(5)取制得的CaH2样品1g(杂质为未反应完的Ca)加入到足量的溶液Na2CO3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CaCO3质量为2g,则该CaH2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024-06-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拟用水培法种植豆苗菜,为此买了市场上的通用营养液(分A、B 两瓶),并开展了接下来的项目式学习。
营养液 A营养液 B
肥料名称硝酸钙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钙
溶质质量分数9.45%8.08%4.93%1.53%
项目一:探究营养液的成分
(1)根据上表所示营养液的成分,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两瓶营养液混合使用能提供N、P、K 三种营养元素
B.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C.营养液 A 通入CO2会产生浑浊现象
D.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验证营养液B中含有铵态氮肥:
【设计并实验】
(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营养液B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________营养液B中含有铵态氮肥

项目二:探究营养液的适切性
【查阅资料】1.豆苗适宜生长的pH为6.5~7.5。
Ⅱ.常见的营养液改良剂及其溶液的pH如下表:
改良剂中溶质磷酸二氢钙熟石灰草木灰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Ca(H2PO4)2Ca(OH)2K2CO3
改良剂溶液pH3.18.37.1
(3)检测营养液的酸碱性
①取少量营养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证明营养液A呈中性。有同学质疑该结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②经检测,A、B 浓缩液按照配比稀释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6,不适用于种植豆苗。
【分析交流】
(4)若采用加入改良剂的方法来调控溶液的酸碱度,肯定不能选用【查阅资料】Ⅱ中的物质是________
项目三:自制营养液
经研究,同学们决定利用从实验室中找到的KNO3、K2SO4、(NH4)2SO4、Na3PO4。自制营养液。
已知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如下表(室温):
Cl-
K+
Na+
Mg2+
Ca2+
(注:溶,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该物质不溶于水;微,该物质微溶于水)
(5)不能用含Ca2+,Mg2+较多的自来水来配制营养液,请根据所给的溶解性表推测原因________
(6)配制过程中发现药品硫酸铵不足,需要自制。请你选择药品利用中和反应制备硫酸铵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总结反思】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除了考虑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外,还应考虑营养液是否相互反应。同学们在水培豆苗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营养液的配方,最终成功培植出新鲜的豆苗菜。
2024-06-1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重庆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10 . 学习了酸碱盐之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式学习。
【查阅资料】
①紫甘蓝汁液的变色范围如表:
紫甘蓝汁液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
②饱和溶液的
【活动一】制取试剂
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
(1)提取紫甘蓝的汁液,需用酒精浸泡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
【活动二】应用试剂
同学们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液验证中和反应: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从上至下依次呈现不同的颜色,宛若彩虹,非常美丽。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紫甘蓝汁液会呈现多彩的颜色呢?
【进行猜想】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的酸碱度(pH)不同。
【实验探究】
(2)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另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逐滴加入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同时测量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交流反思】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振荡,溶液最终变成________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活动三】拓展延伸
老师向滴有紫甘蓝汁液的稀盐酸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5)加入饱和溶液质量为时,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6)加入饱和溶液质量由0至b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024-06-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