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是一种蓝绿色固体,难溶于水,应用广泛。化学兴趣小组以“碱式碳酸铜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和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铜绿的组成与结构
(1)铜绿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铜离子,“”表示碳酸根离子,则“”表示______(填微粒名称)。

【任务二】
(2)探究铜绿的性质与转化
①铜绿呈蓝绿色,易被发现和识别,这利用的是铜绿的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兴趣小组基于“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猜想铜绿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猜想的依据是铜绿中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兴趣小组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验证。若猜想正确,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任务三】了解铜绿的应用与制备
(3)铜绿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可用硫酸铜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加热进行制备:
为了探究适宜反应温度,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编号溶液体积/mL溶液体积/mL反应温度℃实验现象
12.42.020反应速度慢,得到蓝色沉淀
2x2.050反应速度适中,得到蓝绿色沉淀
32.42.090反应速度快,得到浅蓝色沉淀,逐渐变为黑褐色
【实验分析】
实验2中所用溶液的体积x______mL。制备时适宜的反应温度为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2024年中考四模考试物理化学试题-初中化学
2 . 污渍爆炸盐的洗涤效果非常好,深受妈妈们的青睐。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无磷、无氯,单独使用或是作为助洗剂与普通洗衣粉同时使用,都可以达到洗去各种不同顽固污渍的目的。经查阅资料得知,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会生成多种化合物,同学们对生成的化合物产生兴趣并展开探究。
(1)填写表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爆炸盐,加适量的水进行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MnO2,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_______爆炸盐与水反应会生成过氧化氢

【提出问题】爆炸盐溶于水后还会生成什么物质呢?同学们作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生成碳酸钠
猜想二:生成氢氧化钠
猜想三:既生成碳酸钠,又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验证】
(2)小华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爆炸盐溶于水后的溶液放到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________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__不成立
步骤2:另取少量爆炸盐溶于水后的溶液放到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_______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向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
(3)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两种化合物,分别是_______(写化学式)。
(4)写出步骤2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考三模考试化学试题
3 . 易拉罐食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制造金属易拉罐的材料及其性质、易拉罐的成分以及废旧易拉罐的回收利用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了解制造金属易拉罐的材料
【咨询交流】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属易拉罐主要有铝制和铁制两种,区分这两种易拉罐的物理方法是______
(2)铝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能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其成分是______
任务二:比较铝和铁的性质
【设计实验】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向盛有质量、形状均相同的铁片和铝片的锥形瓶中,同时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瓶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乙。

【小组讨论】
(3)表示铁和稀盐酸反应的曲线是______(填“a”或“b”),b曲线在0~70s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任务三:探究铝制易拉罐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铝制易拉罐使用的铝合金主要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为主;②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镁和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进行实验】
(4)取打磨后的铝制易拉罐样品按如表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滤后,得到黑色固体粉末该易拉罐使用的材料是铝铁合金
②向①中得到的黑色固体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

【反思评价】
(5)制造易拉罐使用铝合金而不使用纯铝的原因是______
(6)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任务四:调查废旧易拉罐的回收利用
【实地调查】回收后的易拉罐,经过粉碎、熔炼等处理工艺制成再生铝锭,可继续作为制造易拉罐的材料和用于其他工业生产。
【成果分享】
(7)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提高易拉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______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新疆卷01)-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新疆卷)
4 . 铜是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
(一)对古代铜制品认识
(1)玖玖同学到兴化博物馆参观,发现了一把如图所示的战国青铜剑。该文物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             b.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注:此处“金”指铜),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_(填“大”或“小”)。
(二)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某碱式碳酸铜成分可表示为Cua(OH)b(CO3)c,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性质和组成,用如图装置控制一定温度使34.6g样品充分分解,观察到固体变成黑色。

(3)装配好实验装置,先要___________,再加样品。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停止加热后仍需继续通N2,可防止倒吸和___________
(6)测得实验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温度/°C装置A装置B装置C
实验前/g234.6200.0200.0
试验后/g224.0201.8208.8
①分析数据,样品中氢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碳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铜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新疆卷02)-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新疆卷)
5 . 填空
(1)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_____。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产生了兴趣,于是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10℃20℃30℃40℃
溶解度8.1g9.6g11.1g12.7g
②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50°C以上)分解均生成Na2CO3、H2O和CO2.
③很多浓酸稀释过程中都伴随着放热过程。
探究1: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室温下(20°C),边搅拌边向盛有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C),搅拌,测得温度为20.8℃。
(2)实验中配制的NaHCO3溶液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3)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_____
探究2: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两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表,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

滴入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浅红色→无色

(4)由图像中信息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____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请结合上表中的信息,分析得到这一结论的理由:_____
探究3:久置的NaHCO3样品中NaHCO3含量的测定:
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混合均匀后,称取20.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6.9g。
(5)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若上述测定过程中加热未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新疆卷03)-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宝卷(新疆卷)
6 .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古代造纸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走近古代造纸术
【查阅资料】
古代造纸的流程如下。(流程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其水溶液呈碱性。)

(1)步骤3“捞纸”的目的是除去纸浆中的泥沙及粗纤维等杂质,“捞纸”一步相当于______(填实验室常用操作名称)。
(2)认识反应:步骤1中生石灰与草木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活动二:探究黑液的成分
同学们模拟古代造纸的过程,得到了一定量的黑液,请教老师后得知:黑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性固体、有机污染物和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
黑液中的碱性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根据“浸泡”时加入的生石灰、草木灰,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假设】
(3)猜想一;只含有;猜想二:含有______;猜想三;含有
【实验探究】
(4)李平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Ⅰ.将黑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
Ⅱ.将黑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______溶液______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步骤的实验不严密,理由是______
(6)含有的强碱性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同学们对废水做了如下处理(见下图)。C烧杯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水中已无

【拓展与应用】
(7)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属于______(填“氮”、“磷”或“钾”)肥。下列化肥中的______(填序号)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
A B.       C.       D.
活动三:展望造纸发展前景
(8)同学们了解到我国造纸工艺一直在不断改进,现阶段,利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代替木材造纸已较为普遍。利用方解石作原料生产纸张的优点是______
7 . 同学们对膨松剂能使油条膨胀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围绕膨松剂的成分和原理进行了如下项目式探究。
【查阅资料】
a.某膨松剂配料表成分: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钙、玉米淀粉。
b.玉米淀粉是一种填充剂,不参与反应。
任务一:探究膨松剂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作出猜想】Ⅰ、碳酸氢钠能与磷酸二氢钙反应产生气体;
Ⅱ、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气体。
【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结果实验结论
取少量磷酸二氢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测定溶液的pH磷酸二氢钙溶液呈______性。猜想Ⅰ成立
向盛有膨松剂的试管中加入水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Ⅱ成立。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论】
使油条膨胀的气体既来自发面、醒面过程中碳酸氢钠与磷酸二氢钙的反应,又来自油炸过程中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
【提出问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碳酸钠适合作膨松剂吗?
任务二:探究碳酸钠能否作膨松剂。
【实验探究】
(2)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结果实验结论
分别取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测定pH溶液的
溶液的
溶液碱性比溶液______(填“强”或“弱”),影响食物口感

质量相同时,______

【得出结论】碳酸钠不适合作膨松剂。
【讨论交流】
(3)同学们认为若想得出上述结论,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4)存放膨松剂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_(写一条)。
8 . 《礼记》等文献中记载古人用草木灰制取氢氧化钾,用作纺织品漂洗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草木灰的有关性质、成分、用途进行了如下探究。
【资料】
(a)草木灰是作物秸秆、枯枝等燃烧后的剩余灰烬,其中富含可溶性钾盐。
(b)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酸反应。
(1)任务一 探究草木灰的酸碱性

①收集植物枯叶燃烧后的灰烬,按图1装置,用热水浸洗灰烬并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得到滤液(草木灰水)。

②根据图2,浸洗时搅拌器的转速控制在每分钟________转,浸取时间为________分钟,比较适宜。
③取少量上述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____色,证明草木灰水呈碱性。
(2)任务二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猜想】草木灰中可能含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Ⅰ.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________(填试剂名称)有气泡产生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
Ⅱ.另取少量草木灰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反思评价】有同学认为步骤Ⅱ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改进与结论】
小组同学向步骤Ⅱ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硝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不含硫酸钾。
(3)任务三 模拟草木灰古法制碱
古人用草木灰制碱:将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钾。
【资料】常温下饱和溶液的pH为12.7,测得任务一中得到的草木灰水pH为11.3。
【实验模拟】同学们模拟古人制碱的原理,向盛有草木灰水的烧杯中,分3次加入氢氧化钙悬浊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别测其溶液的pH变化后的数据如表。小组同学通过分析表中实验数据认为可以证明草木灰与氢氧化钙悬浊液混合后生成了氢氧化钾,依据是________
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
pH12.213.214.0
【处理废液】向上述实验中的碱性废液中注入稀硫酸,搅拌,将pH调至约等于________后排放。
2024-06-01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5月检测中考物理、化学试卷-初中化学
9 . 五工台红薯是新疆呼图壁县的特产之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农民伯伯在栽种红薯苗时,会先撒一把草木灰在种植窝里。同学们对红薯的营养价值、土壤的酸碱度、草木灰的作用与成分等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项目一:了解红薯的营养价值
红薯,又名地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淀粉和植物蛋白,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
【表达交流】
(1)红薯可以为人体提供的必需营养素是______(任写一种);食用红薯可预防坏血病,其中起到积极作用的成分是______(填“维生素A”或“维生素C")。
项目二: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查阅资料】红薯适宜在pH为5.5~6.8的土壤中生长。
【进行实验】
(2)取少量当地红薯田中的土壤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填写仪器名称)蘸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该地土壤的pH为6。
项目三:了解草木灰的主要成分、部分性质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查阅资料】农作物秸秆柴草等植物体燃烧后,所剩余的灰烬称为草木灰。草木灰是一种钾肥,可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
【进行实验】
(3)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生成的气体使______变浑浊。由此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钾。
(4)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水浸洗过滤,得到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草木灰浸出液显______性。
【查阅资料】草木灰中还可能含有硫酸钾。
【进行实验】
(5)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______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交流讨论】
(6)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该同学继续向上述实验的试管中加如足量稀硝酸,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说明草木灰中既含有碳酸钾也含有硫酸钾。
【表达交流】
(7)草木灰要避免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否则会______。叶面喷施草木灰浸出液,要经过过滤后使用,以防对叶、花、果造成污染。
10 . 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是重要的调味品,烹调时如果不放食盐,将食之无味。我国曾发生过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市场销售的某种盐是否含有亚硝酸钠及加碘食盐成分的性质进行了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鉴别工业用盐和食盐
【查阅资料】一般情况下,食盐和亚硝酸钠都呈白色,外观相似。食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水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有毒,有咸味,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
【进行实验】
(1)同学们对某集贸市场买回的一些散装盐,进行以下实验。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样品溶解样品是食盐
方案二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______
方案三取方案一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不变色

【实验小结】
(2)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评价】
(3)①亚硝酸钠不能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②上述方案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项目二:了解加碘食盐
【交流讨论】
(4)碘是人体必需元素,在人体内不能生成,需从外界获取,人体缺碘易患______。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碘酸钾和氯酸钾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单质和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由此推测在烹调时加入加碘食盐合理的时机是______
2024-05-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库尔勒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检测第二次模拟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卷-初中化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