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探究的方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4 道试题
1 . 燃烧是常见的化学现象,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陆游在《斋居记事》中有省油灯的记载:“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夹瓷盏结构示意图如图,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夹层盛水。
①上图“省油灯”所示物质中属于可燃物的有_______(填一种)。
②省油灯的原理是:使用省油灯,夹层处的冷水可以降低油灯表面的温度,以此达到减缓油的蒸发,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省油灯能省油的原因是_______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在空气中在氧气中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红热剧烈燃烧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分析上表可知,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_______。(写一条)
②木炭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24-06-1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化学试卷-初中化学
2 . 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不同病症需要服用不同的抗酸药。实验小组同学对抗酸药选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正常pH范围为0.9~1.5;
ⅱ.抗酸药主要利用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药品用量一般为1~2片(约0.5g~1g),两种胃药的有效成分如下表:

ⅲ.理想抗酸药应具备起效快速,避免产生气体刺激溃疡面等特点。
ⅳ.胃蛋白酶是胃中唯一的消化性蛋白酶,当pH为3~5时活性较好,当pH超过6时失去活性;
【进行实验】实验一:比较抗酸药抗酸效果
如表所示实验中,均取25mLpH=1.20的稀盐酸,加入抗酸药,搅拌,用pH传感器测定一定反应时间后溶液的pH:
实验编号胃药种类有效成分质量/g反应时间/s溶液的pH
抗酸药A0.5606.02
抗酸药A0.51206.37
抗酸药A0.51806.54
抗酸药B0.5601.26
抗酸药B0.51201.34
抗酸药B0.5x1.42

(1)抗酸药A有效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抗酸药B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表中数据x=_____
(3)若探究反应时间对抗酸药物抗酸效果影响的实验组合可以是______(选填一组)。
(4)实验一的结论是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二:探究服用抗酸药后胃内压强变化
锥形瓶中模拟胃酸过多的环境,将气球中的抗酸药加入锥形瓶中:
胃药种类现象
抗酸药A气球明显膨胀
抗酸药B气球无明显变化

(5)药品用量在1~2片内,针对“严重胃溃疡患者”不建议选用的抗酸药是_____,其理由是_____
经过调查,抗酸药C比抗酸药A、B更具优势,实验小组同学进如下实验验证。
【进行实验】
(6)向25mLpH=1.20稀盐酸中加入抗酸药C(有效成分0.5g),反应60s~180s溶液的pH始终维持3~5。请结合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抗酸药C比抗酸药A、B更优的原因_______
(7)查阅资料发现治疗胃酸过多的抗酸药还有食用铁粉、食用氧化镁等,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食用氧化镁的抗酸原理______
2024-06-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泰师分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3 . 食品脱氧剂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其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脱氧剂中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硅藻土,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同时疏松配料,使铁粉更易与氧气接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脱氧剂展开如下探究。
任务一:验证“食品脱氧剂”中含有铁粉、活性炭
【进行实验】
(1)请完善下面表格。
步骤现象结论
步骤1;用剪刀剪开脱氧剂,倒在白纸上,观察颜色,用磁铁去充分吸引___________脱氧剂中含有铁粉
步骤2:取步骤1中剩下的黑色粉末少许,放在坩埚中,坩埚上面盖一片内壁沾有石灰水的玻璃片,用电炉灼烧黑色粉末燃烧,石灰水变浑浊脱氧剂中含有活性炭

【交流反思】
(2)用酒精灯替换电炉重复步骤2,虽出现相同现象,但会影响实验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
任务二:测定脱氧剂中铁粉的含量
兴趣小组欲测定脱氧剂中铁粉的含量,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测定,已知氢气的密度为

【进行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脱氧剂置于烧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慢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③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氢气的体积,从而计算出铁粉的含量。
【分析交流】
(3)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认为进行实验时会有误差,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调整方案】
(4)称取脱氧剂样品2.80g,置于烧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显示反应后总质量减少0.04g,计算该脱氧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任务三:活性炭和氯化钠的用量对脱氧效果的影响
【进行实验】室温下,利用5g铁粉和10滴水,改变活性炭和氯化钠的用量(见表),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编号铁粉/g活性炭/g氯化钠/g
1501
250.750
350.751
451.51
55a2

(5)以实验3作为对照标准,则a=___________
(6)结合图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同学们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用好化学知识,能真正认识世界。
2024-06-0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4 . 管道疏通颗粒是一种新型厨卫管道深层清洁产品,主要是针对厨卫管道内的堵塞进行疏通。某小组对某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缓蚀阻垢剂)的疏通效果进行探究,并探究该种管道疏通颗粒对下水管道的腐蚀情况。
查阅资料: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大量热和气体,可加快疏通毛发等物质。
【实验1】按表中数据将各固体物质混合均匀后,加入水,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并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比较疏通效果(温度升高值越大,疏通效果越好)。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质量/g铝粉质量/g缓蚀阻垢剂质量/g混合前后温度升高值/
1.30.550.1863
1.30.750.1878
1.30.950.1889
1.31.150.1883
1.30.950.0486
1.30.950.0987
1.30.950.2787
(1)写出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该疏通剂存储要注意_________
(2)要探究铝粉的用量对疏通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①、②和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对比实验选择的序号是③、⑤、⑥、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可得知:、铝粉、缓蚀阻垢剂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___
【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下水管道材料,测定管道疏通颗粒对各种材料的腐蚀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格:
材料塑料铝合金
腐蚀率
(5)管道疏通颗粒腐蚀率最低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6)该管道疏通颗粒不宜对_______材质的下水管道进行疏通。
(7)进行实验2时,需要控制相同的变量有___________(写2条)
2024-06-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5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高热导率、出色的耐热性、优秀的抗腐蚀与抗辐射性能等特点。在复合材料大家族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航空航天、F1赛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中国已成功发射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全箭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温的环境下仍具有高强度,如用作航天飞机机翼前缘材料、飞机刹车片。实验人员比较了几种飞机常用结构材料的价格及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抗拉强度,结果如表1。

表1几种航空用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价格
材料种类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MPa)420120010001500
价格(元/kg)45552501050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人员分别检测不同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A类、B类)在常温干态、常温湿态和70℃湿态环境下的剪切强度,实验结果如图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材料,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蚕丝B.不锈钢C.玻璃钢D.塑料

(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根据图一知,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
(4)航空用钢可以制造飞机的起落架,结合表1说明航空用钢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相同条件下,钢的抗拉强度优于铝合金
B.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多种领域
C.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可做飞机刹车片
D.温度越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越高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名校中考适应性联考三模化学试题
6 . 高锰酸钾沾到白色的实验服上,会出现棕褐色的污渍,难以清洗。某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了解到可用草酸溶液(添加少量稀硫酸)进行清洗,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对去除棕褐色污渍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将均匀染上棕褐色污渍的布条平均分为5份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中使用的水、草酸溶液、硫酸溶液的密度均视为1 g/mL)
实验
编号
温度洗涤试剂及用量/mL布条褪色
所用时间/s
2%草酸溶液0.5%硫酸溶液
20℃109101189
20℃89301158
20℃59601120
30℃5960195
40℃5960180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配制草酸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草酸溶液的溶剂是_______;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2)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
(3)③④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①中,若将草酸溶液体积改为5ml,则布条褪色所用时间_______(填“>”或“<”)189s。
(5)补做实验探究0.5%硫酸溶液的用量是否会影响反应速率。实验方案如下:20℃时,用2%的草酸溶液60ml、_______配制成洗涤试剂,清洗污渍程度相同的布条,记录布条褪色时间。
2024-06-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7 . 实验小组同学对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已知电解水实验时加入碱可增强水的导电性。配制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
实验序号
电压/V888121212161616
NaOH溶液浓度/%2.55.010.02.55.010.02.55.010.0
电解时间/s1366753464703395237458244150
氧气体积/mL9.29.39.89.89.810.010.010.010.0

(1)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氧气的玻璃管是_______(填“a”或“b”)。
(2)依据实验数据,②比①的电解水反应速率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
(3)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4-06-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科模拟试卷
8 . 某研究小组利用传感器对教材中关于铁钉锈蚀的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探究。
【铁钉处理】利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后浸泡、清洗﹑烘干以备用。
【开展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用传感器采集实验Ⅰ(如图甲)中5组对比实验的氧气浓度变化,获得数据如图像1;用传感器采集实验Ⅱ中(如图乙)氧气,温度、压强变化,获得数据如图像2.
实验组别实验序号实验内容传感器
实验Ⅰ14支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24支铁钉放在煮沸后的冷却水中,并油封
34支铁钉半接触水,半接触空气氧气传感器
44支铁钉半接触食盐水,半接触空气
54支铁钉覆盖酸膜并接触空气
实验Ⅱ64支铁钉覆盖酸膜并接触空气氧气,温度、压强传感器

(1)写出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Ⅰ实验序号2中“油封”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分析图像1,“铁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才会生锈”的证据是___________
(4)对比实验序号4和5,分析图像1,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分析图2,说明实验Ⅱ中压强变化都不明显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6)欲探究酸膜酸性强弱对铁钉生锈速率快慢的影响,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
2024-06-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多校联考中考特训化学试题
9 . 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究学习。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分别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装置应该调整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加热时排出一部分空气
C.图3分析可知,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分析纯
D.对比图2和图3可知,加入催化剂后氯酸钾分解所需的温度比不加入催化剂更高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安丘、高密、诸城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2024·辽宁·模拟预测
10 .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捕捉CO2—为航天英雄保驾护航
清除CO2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包括LiOH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
LiOH清除是利用了LiOH与CO2的化学反应,由于LiOH不可再生,该技术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
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研究发现,CO2分压和温度对CO2吸附量有影响,如图1所示。(mol是物质的量单位,1molCO2的质量为44g)

固体胺和乙醇胺都可以捕捉CO2,他们清除CO2的性能如下表。
清除方法清除效率可维持舱室浓度使用寿命对环境影响操作性能
固态胺法>90%0.12%≥90天可自动控制
乙醇胺法<70%0.15%30天左右有毒操作较复杂
对比表格可知,采用胺法清除时CO2,最好选用固体胺。
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研究表明:分子筛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在吸附和再生期间绝不能让分子筛与水分接触而降低其吸附CO2的能力。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使水分带入了分子筛,惟有通过高温“特殊再生”才能够使其恢复到原有的吸附性能。水分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CO2吸附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
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CO2清除技术,以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原文作者杨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航天器中的CO2清除技术有LiOH清除、__________吸附。
(2)已知LiOH具有与NaOH类似的性质,LiOH溶液在空气中也容易变质,请设计实验检验LiOH溶液已经变质。
操作方法现象结论
__________已变质

(3)由图1可得到,CO2分压对CO2吸附量的影响的结论:_____。分析图2,同一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吸附量_____沸石B的吸附量大(填“<”或“>”)。
(4)对比固体胺和乙醇胺清除二氧化碳的性能表格,说出人们通常选择固体胺清除二氧化碳的理由_____
(5)结合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由于LiOH不可再生,因此不能用于载人航天任务。
b.图2中,温度和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比沸石B对CO2吸附量大。
c.分子筛对CO2的吸附能力强,且可循环利用,可用于长期航天任务。
2024-06-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辽宁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