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88 道试题
1 . 公元7-13世纪,阿拉伯学者们吸收了希腊、罗马、印度、波斯、中国等国的文化营养,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并加以发扬光大,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表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A.建立了伊斯兰教B.沟通东西,兼收并蓄
C.统一了阿拉伯半岛D.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加强对百姓的社会管控D.加速北宋走向灭亡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一书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这表明(     
A.全世界人民为了支持正义而战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出现了转变
C.协约国与同盟国相比更得民心
D.落后地区人民为一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危机与应对”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图示——阐释历史脉络】

任务二【分析史料——评述历史人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俄罗斯“世纪风月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20实际30年代中期纽约的一次名义测验显示,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完成下面“思维导图”中①②处内容的填写,并概括图示反映的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共同因素。
(2)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述。
(3)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并谈谈你的感悟。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农作物种,不属于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来的是(       
A.B.
C.D.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学派的思想主张(部分)

学派主张
道家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赏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家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法家法不阿贵(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绳不挠出。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材料三   新质生产力的“新”应该是指由新技术、新能源、新业态等产生的新产业、新方式、新模式,培养一批新的技术人才,掌握新的技术,产生新的动能、新的领域、新的赛道,推动生产力上更高层次,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全社会更大程度的生产能力的提高。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上方图示方框内①②③处的历史知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结合秦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应如何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1927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人头滚滚,枪声凄厉,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下半年,在南中国的苍茫群山和原野中,点点的星火在渐渐汇聚。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中共七大(1945年4至6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然后,需要……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没有主动发起过一场战争或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从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到大力倡导“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从消除绝对贫困到带头落实联合国202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援助;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到带头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均充分体现了中国依靠和平发展富民强国的道路,更加彰显了“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的事实。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自胡鞍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历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典范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探索现代化的多元图景和多元路径,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态。

——摘编自薛金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世界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7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及历史背景。
(4)据材料四,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是元代山东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出土的瓷玉壶春瓶。张荣墓的考古发掘,不仅对于元朝礼仪丧葬制度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还弥补了对张荣这位传奇历史人物研究的实物空白。由此可知,文物(     

A.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B.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C.可以佐证已有历史认识D.相比文献记载更为可靠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松绑”反映的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D.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23年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年致辞中指出:“2023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平。”他呼吁国际社会“把和平置于我们言行的核心位置”,通过对话结束冲突。这体现出当今世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粮食危机B.环境污染C.人口暴增D.战争风险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