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999 道试题
1 . 近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海禁大开,欧美诸国大肆来华倾销呢绒等物资,严重打击了南京丝织业、致使机户大批破产、染坊也因之遭到厄运。

——摘编自吕武进《南京地名源》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1)材料一反映了1840年后清朝哪些经济现象?结合当时的国际经济背景,分析导致这些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金陵制造局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哪一类型企业。跟中国传统手工业相比,此类型企业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综上,请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认识。
2024-06-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塞尔维亚青年的行刺事件,直接导致了这场世界大战的发生。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摘编自程亚文《“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加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西欧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到2013年,欧盟成员国已经达到28个,欧洲一体化走过了艰辛、崎岖的道路,铸成了当今世界上一体化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合作集团……一体化进程经历了从以共同经济政策为主的组织提升到具有经济、政治与安全功能的联盟,再从次地区组织扩充为泛大陆集团的三大阶段。

——摘编自邢骅《欧洲一体化风雨兼程五十载》

(1)根据材料一,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苏冷战的背景,并列举“行动和反行动”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并简述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
2024-06-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中考三模九年级历史试题
3 . 社会生活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时代特征,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当年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材质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宋代货币材质发生变化的经济根源与技术基础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休闲娱乐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表演踢球的等。

《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的地位提高,        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2)东京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叫作什么?结合所学,推断横线中应填写的元代主要艺术形式。

材料三   交通运输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3)据材料三,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4)服饰服装也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并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或原因。
2024-06-0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一些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就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为适应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各诸侯国进行变法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改革。

材料二   英国1780-1830年棉纺织业技变革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时间






每纺织100磅棉花的工作时间(小时)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780年100
1795年15
1830年7

——整理自《光阴似箭》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棉纺织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并说出这 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与经 营权。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改变了原来那种与现 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整理自《新中国70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生产力”提炼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4-06-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九年级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四)
5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启蒙奠基》

材料二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元代的大都,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兴隆,人物繁阜,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宋元时期的戏剧观众已由宋前以上层社会为主要对象,走向全民化、平民化。大量涌现的观众,以及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促使戏剧演出的商业性竞争,推动我国戏剧的发展与繁荣。

——摘编自吴晟《简析宋元民间戏剧观众的主要构成》

材料三

作品

作者

内容或简介

《蒙娜丽莎》

达·芬奇

《国民革命歌》

邝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七律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习雷锋好榜样》

生茂、洪源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戏剧观众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中表格并结合所学,以“作品与时代”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表格中任一史实进行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07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中考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需要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其世界范围的支配地位时间仅过去了50年,这种支配地位就土崩瓦解了。这一瓦解过程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快了速度。政治上的瓦解采取了帝国终结的形式。文 化上的瓦解范围广泛得多,西方文化不再被认为与文明同义,非西方文化也不再等同于野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93年可以看成是跨国公司在华大规模投资的开始之年。数据表明:自1979年至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3462亿美元,大部分是1992年以后发生的。其中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500-1900年间欧洲在世界范围支配地     位的确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任答两个事件)并回答“欧洲支配地位”瓦解过程中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跨国公司”是在怎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分析1993年跨国公司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的原因。
(3)从欧洲兴衰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复兴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任答一点)
2024-06-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战争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是随着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统治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社会交往中最激烈的冲突形式。

——摘编自李爱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争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再举出一种古代世界人类交往的形式。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战争观念异彩纷呈。重视人本的结果,使儒家的战争观念呈示出强烈的“非战”和“反战”的色彩。在法家看来,战争是实现统一、巩固集权的基本途径,因而肯定战争,拥护兼并、积极“主战”。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2)依据材料二、对比儒家和法家的战争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各家学派的战争观念异彩纷呈”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据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结合所学,分别写出材料三中战役的名称。从结果角度归纳其相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四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分析历史上的各种战争时,根据战争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的不同而区别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人民的革命战争和被侵略的民族、国家反抗外来侵略的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摘编自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4)依据材料四、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分类战争性质的依据。结合中国近代两例史实,对划线部分的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五

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式武器坦克、潜艇等喷气式战斗机、原子弹等
伤亡人数3000多万9000多万
战后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
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据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5)依据材料五、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材料六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是国际社会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对待这些问题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人权、种族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从而维护其政治霸权和既得利益。中国则始终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原则,呼吁各方停火止战,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

——据皮雷斯《俄乌、巴以冲突再次暴露美西方“双标”本质》等

(6)依据材料六,分别概括中美两国外交的本质特点。
(7)综合上述内容,谈谈如何避免战争。
2024-06-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茶是中国的名片,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开放的社会风气、经济的繁荣发展,唐朝成为社会饮茶最为鼎盛的时期,无论是奢华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宫廷皇室还是文人墨客,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备饮品。唐代是中国饮茶史上和茶文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茶叶源于中国。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随后葡萄牙人将茶叶带到英国。英国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后来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茶企,将其生产、销售逐渐遍及全球,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的跨国企业,使茶习俗进一步风行世界。

——摘编自《一杯红茶的历史》

材料二   茶叶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广受欢迎。1765-1774年,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占71%。在1785-1794年中,这一比例提高到85%,但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则长期滞销。长期的贸易逆差,导致英国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是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所不能接受的现实。英国政府和资本家们必须试图改变这样的事实。

——《从茶叶贸易视角解读鸦片战争的原因》

材料三

全球第一大茶叶名牌立顿,1890年创立于英国。1992年立顿品牌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中国市场茶包畅销品牌。产品行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立顿:世界红茶之王的现代化之路》

丝路文化论坛提出:“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民族品牌,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

——摘编自《浅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和茶叶风行世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四十年代英国为改变中英贸易逆差采取的军事行动及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与立顿品牌在1992年能够“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畅销品牌”相关联的事件,并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献言献策。
2024-06-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9 . 2024年是苏伊士运河通航155周年。它的命运与世界局势息息相关。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中海航业渐次萧条,大洋间国际贸易日趋繁忙。17世纪英国控制好望角,垄断了从大西洋至印度洋的远洋航道。为了挑战英国海上霸权,使好望角航道失去战略价值,法国谋划开凿苏伊士运河。1671年,法国人首次提出了运河计划。19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一条能沟通欧亚非三大洲,能运输大宗货物的廉价便捷水路的需要更加迫切。1859年苏伊士运河破土开凿,1869年竣工。

——摘编自孙光圻《苏伊士运河史略》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划线句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苏伊士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近代中国部分人士对苏伊士运河的记载:

A   自是红海与地中海遂相属,欧罗巴轮船自大西洋东行皆便之,亚细亚西来亦便甚,既省纡绕阿非利加之好望角与印度极南之荒险,又省苏伊士、亚历山大车船转故。

——王芝《海客日潭》

B   酉刻开行,入新开河仅容一船……而于江南岸安设电报。每十里许设木房一二间,皆司电报者。船东至,则报知西局,树牌江岸,以示东行者。

——郭嵩焘《使西纪程》

C   两岸皆沙漠,以沙包堆之,傅以横板,固以长桩,沿途皆有人守护,故沙虽易崩,而旋即修之。人多守护,预先提防,故堤土无恙。

——康有为《意大利游记》

(2)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下列观点。(填字母)
①运河的开凿十分不易,维修依靠大量人工:______
②运河的开通对近代海上交通产生巨大影响:______
③运河的管理调度运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______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补全①②处内容。指出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最终摆脱了英国宗主国的控制而获得独立,同时也进行了社会政治改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联邦制共和国。独立战争和改革二者构成了美国革命。美国革命与当时西欧社会政治躁动相互呼应,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诱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了国际新秩序……在这一体系下,战胜国瓜分了战败国的遗产,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剥削。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巨大胜利,这对美国势力的迅速扩张具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材料三   二战结束以后,分别以美苏对峙两极为首的同盟国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石,形成了新的三大势力。其组合情况为,以美苏争霸为首,东西方对立、第三世界为中间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他们以庞大的核武库为后盾,形成军事上两极对抗,经济上各成体系,社会制度截然不同,意识形态针锋相对。

——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雅尔塔会议三区头(前排从左至右是在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1)材料一图所示贸易中运往北美洲的主要“货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独立战争时期对美国有利的外部因素。依据文字材料,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并指出这次战争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
(2)选取材料二表格中的任意一个事件(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的背景(或原因)和影响。文字材料中的“国际新秩序”是指什么?有学者认为该秩序不具有稳固性。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明理由。
(3)从材料三图至文字材料反映出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大国关系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24-05-28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丹南五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