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650 道试题
1 . 历史上的无数经验证明,只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维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奋勇向前。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展开一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同时也激起中国社会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奋起反抗,进行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

材料二

               

图A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得很英勇,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图B

1938年春,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书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邢丽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总结这一时期近代化化探索中的历史教训。
(2)材料二图A所示刊物创办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3)指出该歌曲反映的运动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的背景。并用抗战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人民战争路线的?
(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活动探究你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第六次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2 . “三年来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各界人民已经组织起来,办全国选举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施的条件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美洲种植园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这场战争加速了从旧的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向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转变。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盟国的资源赢得战争,盟国间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合作,改变了战前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分割局面,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变化,欧洲国家普遍遭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实力急剧膨胀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就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仇海燕《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整体化进程》等

(1)指出材料一中图示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并说明“三角贸易”与图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并分析这次大战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
②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进行“全面的经济合作”的背景。并分析这次大战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
(3)1995年,哪一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张华同学带领历史社团的同学们聚焦“革命图文”展开项目化学习,制作学习成果
诗歌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历史的重要记载;图片保留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生活点滴。
展板一【诗词讴歌胜利·图片记录时代】
(1)一组同学搜集了革命人士创作的下面两首诗词作品。分别简述它们的创作背 景,两首诗词共同表达了怎样的革命情怀?
作品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为庆祝胜利日有作七迭城字韵》
作者   柳亚子
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霍扫尽睹光明。 半生颠沛肠犹热,廿载艰虞志竟成。 团结和平群力瘁,富强康乐兆民荣, 嘤鸣求友真堪喜,抵掌雄谈意态京。
作品二《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作者 毛泽东(1950年11月)
颜庙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席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下面一组图片,请按事件发生的时序将数字符号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并分析图片所记录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

排序: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原因:                    
展板二【解读革命图文·感悟精神内涵】
(3)三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则革命图文,分别解读革命图文中的精神内涵。
周令钊先生的油画作品《五四运 动》,主体部分是慷慨激昂的青年学   生,大幅旗帜上书写的抗议文字则点 明了这个特定的时代,不同身份的各 色人等群像生动,有意识地展现这场 爱国运动已成为全民族动员参与并将 改变中国未来走向的洪流。王菽一在中国画《飞天》中,结合 收煌壁画中飞天的造型与色彩,以大
胆的想象、超时空的构困,表现了航天 员与收煌飞天相遇的场景。王方平中
国画《圆梦》将现代化的火箭、发射塔 架与传统救煌壁画元素统一于画面之

中,诠释古今梦想相接的主题。

(1)一组同学搜集了革命人士创作的下面两首诗词作品。分别简述它们的创作背景,两首诗词共同表达了怎样的革命情怀?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下面一组图片,请按事件发生的时序将数字符号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并分析图片所记录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
(3)三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则革命图文,分别解读革命图文中的精神内涵。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摘编自王振华《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

——摘编自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第二版)

材料三:下图是1942年苏联的一张名为“绞死希特勒”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初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战争名称,并简要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海报出现的历史背景。当今世界仍然面临着战争威胁,我们应如何应对?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五(三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纺纱机

一场工业革命改变了地球上每一个人的生活,煤炭变成了蒸汽,打开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大门,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工业时代,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那时英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的一半,纺织品的产量占全球的五分之四,英国控制着全球贸易,它成了一个帝国。

——摘编自纪录片《人类: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1)写出图A纺纱机的发明人。依据材料一,指出“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关键发明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图B 联合国旗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三

图C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20世纪50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最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的国际争端在此基础上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说出图B组织建立的背景。依据材料二,概括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
②图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哪一方针?依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国际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原则提出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因素的认识。
7 .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危机,西北应对】

材料一

1872年,在西安机器制造局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兰州制造局应运而生。兰州制造局是典型的官办工厂,于1873年初正式投产后,自主制造铜帽、螺丝洋枪等武器,其经费来自军需款项。该局生产的武器弹药直接装备了进疆的清军,展开反侵略战争。兰州制造局的这一战时创举,为剿灭阿古柏政权,在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创了自近代史以来中国军队使用自造热兵器取得战争胜利的先例。

——摘编自徐嘉凯、肖宗志《晚清变局中左宗棠军事工业现代化的实践》

【抗争,西北力量】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面对民族危亡,国内形势迫切要求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参加到抗日救国中来。1937年4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成立。“七七事变”后,西青救马上发布“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紧急动员通知”:“……要求扩大抗日宣传,加紧组织民众扩大救亡组织。”1937年10月,为配合前方战士在寒冷天气下作战,西青救与各方努力,直接送往前线手套褥子超过8万双。同时创办“战时青年短期培训班”,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培养了一万多名青年工作干部。

——摘编自陈颖、王伟民《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西北青年救国会》

   
·1939年2月,当困难刚刚露头的时候,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
·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
·1945年,陕甘宁边区农民大部做到“耕三余一”(耕种三年庄稼,除消耗外,可剩余一年吃的粮食),农民所交公粮占总收获量比重逐年下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建设,西北曙光】

材料三 “一五”计划投入施工的150项重点工程中,西北地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陕西为例,五年时间里国家共投资21.7亿元,基本建成了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等一批包括军工在内的机械工业骨干项目;在西安和咸阳建设了一批纺织企业,使它们成为闻名全国的纺织城;还建成了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宝成铁路建成通车,公路建设发展较快;八个大中型矿井建成投产,二个大中型电厂并网发电,能源建设基本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摘编自杨才林、王俊洁《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七十年代的两次西北开发述论》

                                                                                                      

2000年,国务院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实施该工程,不仅把中西部丰富的天然气送往人口、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更极大地带动了新疆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________】

材料四 一列列中欧班列仿若“钢铁驼队”,将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理念,带到亚欧大陆的合作共赢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截至2023年8月,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年内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分别超过4000列、5000列,可通达德国、波兰等20多个国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新疆将在未来更好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着力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

——摘编自新华社《把握新机遇实现新作为擦亮新名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掠影》

(1)依据材料一图A,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材料一中“兰州制造局”的诞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州制造局创办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写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成立的背景,并概括其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依据图B,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中“西北地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的原因,并概括陕西“一五”计划的特点。图C工程的实施得益于20世纪末中央作出的哪一重大决策?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西北的发展与全国紧密联系,西北的发展也与世界密不可分,你认为当今西北地区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发展?
2024-06-1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富平县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二模试卷
8 .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后期以来,英国煤炭产量迅速增加。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大约是1500年的10倍,是世界其他国家煤产量总和的约5倍;1750-1755年,英国煤炭产量为423万吨,1801-18051296万吨;1846-1850年为5096.8万吨。

——弗里兹《煤的历史》

材料二   1938-1950年欧洲煤炭产量如下表所示:(单位:公吨/年)

年份
国家
1938194519461947194819491950
比利时29585158332278424300266902785027300
法国47562350174929850500432905120050840
荷兰13659522529583200110301170012250
西德(鲁尔)13840035800553007480087030103240110760
英国231000186000193000199000212740218600219760

——彼得·R·奥德尔《石油与世界霸权:石油危机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英国煤炭产量增加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该时期欧洲煤炭产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
(3)近年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倡导的生活方式。请你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设计宣传标语。
2024-06-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12市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9 . 近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海禁大开,欧美诸国大肆来华倾销呢绒等物资,严重打击了南京丝织业、致使机户大批破产、染坊也因之遭到厄运。

——摘编自吕武进《南京地名源》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1)材料一反映了1840年后清朝哪些经济现象?结合当时的国际经济背景,分析导致这些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金陵制造局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哪一类型企业。跟中国传统手工业相比,此类型企业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综上,请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认识。
2024-06-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塞尔维亚青年的行刺事件,直接导致了这场世界大战的发生。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世界大战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摘编自程亚文《“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加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西欧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到2013年,欧盟成员国已经达到28个,欧洲一体化走过了艰辛、崎岖的道路,铸成了当今世界上一体化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政治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合作集团……一体化进程经历了从以共同经济政策为主的组织提升到具有经济、政治与安全功能的联盟,再从次地区组织扩充为泛大陆集团的三大阶段。

——摘编自邢骅《欧洲一体化风雨兼程五十载》

(1)根据材料一,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苏冷战的背景,并列举“行动和反行动”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并简述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
2024-06-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中考三模九年级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