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下面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表(部分)。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     
时间段1949—1956年1957—1965年1977—1992年1993—2012年
高频词人民、工作、和平人民、生产、社会主义人民、发展、改革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遵循规律B.改革开放C.以民为本D.理论创新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某校“民族关系”学习小组通过多种方式来研究唐朝以来与西藏地区关系的发展。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唐太宗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首都博物馆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备受瞩目。在第四单元“和同一家”展出了著名的历史画卷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

(2)结合所学,说出展品《步辇图》(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请将它们与各自佐证的结论的字母填入对应资料后面的括号中。
资料结论
《汉藏史集》记载,纳里速古鲁孙和乌思藏四茹共有户口36453帐,其中纳里速和藏地为15690帐,乌思为20763帐。(   A: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
《元史.百官志》:“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B:元朝在西藏建立起各级地方政府机构。
《萨加世系史》:“每二十五小户为一大户,每两个大户为一个马头。每两个马头为一个百户。每十个百户为一个千户。每十个千户为一个万户。每十个万户为一个路。每十个路为一个省。”(   C;元朝对西藏户口进行了清查和统计。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科举制度】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终唐一代,官员队伍中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数并不占多数。到宋朝,文官绝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其中进士科成为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有学者统计,在唐朝290年中,科举共取进士6603人;在两宋316年中,共取进士43000人。宋代共有135位宰相,其中123人系科举出身。宋朝完善了科举制,真正实现了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摘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开皇”所指的统治者,并简要说明其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4-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大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2·广东·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再见了,铁饭碗。”根据统计,1992年,全国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经商,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主要是因为(     
A.开启了人力资源市场化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2024-04-27更新 | 4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八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5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2415

——数据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占比变化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趋于零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024-04-26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民族的迁徙、人口的变化、分布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地位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匈奴是中国漠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左下的战国时期,秦汉时强盛起来,……公元91年,北匈奴的一部分由单于率领离开漠北向西迁移。公元2世纪中叶,因不堪忍受鲜卑人的压迫,北匈奴离开居住了70余年的悦般而西迁康居。公元3世纪中叶,因受到贵霜帝国和康居的联合攻击,北匈奴再次离开康居迁往粟特。公元4世纪中叶,北匈奴人又离开生活了一个世纪的粟特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

——摘编自《世界通史》李昕主编

材料二: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迁徙”,主要是指日耳曼人从4世纪末到6世纪末,持续200年之久向着罗马帝国境内的大规模迁徙,……民族大迁徙结束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出现了十几个“蛮族”国家。……民族大迁徙使古典的奴隶制社会形态一去不复返,人类历史由此进入一个更成熟的发展阶段封建社会。

——摘编自张五钢《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

材料三: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摘编自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 (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英国180048%52%
法国360075% 25%
俄国5900 93% 7%
美国230087%13%

材料五:美英中三国城市发展情况曲线图

材料六: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下表是20世纪美国外来移民情况统计结构表

年代欧洲亚洲拉丁美洲
1901——192085%4%4%
1961——197033%13%39%
1981——199010%38%47%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匈奴人不断西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影响。请写出当时最强大的“蛮族王国”的建立者。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怎样的重大转变?少数民族内迁与北民南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4)依据材料四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城市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并解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与我国实行哪一政策有关?透过城市化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依据材料六分析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移民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哪一经济发展趋势有关?
(7)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世界各族人民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以下统计图中所示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49年底B.1953年底C.1956年底D.1978年底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地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硙、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吐蕃交往的特点。列举唐朝与吐蕃交往的一例史实。

材料三: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阿拉伯旅行家麦斯欧迪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双减成果展示历史试题
23-24七年级下·广东·期中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是元丰元年(1078年),南北方各项数据统计对比情况,据此如表分析可知(     

A.南方经济得到开发B.北方经济发展迅速
C.社会经济活力增强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4-04-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A卷·基础巩固卷)(广东专用)
10 .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研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部门和广州打捞局合作,将“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截至2019年底,船货已提取完毕。沉船长22.15米,宽9.85米,舱深2.7米,属于远洋贸易船。全船用舱壁板进行分隔,共分为15个货舱。船货品类丰富,而以瓷器、铁器为大宗。此外,还有漆木器、金银器、银锭、铜钱及大量的个人物品,如戒指、手镯、项链等。另据最新的样品检测数据,“南海一号”上已经发现丝绸遗留的化学成分。

——摘编自姜波《港口、沉船与贸易品》

材料二   唐宋科举考试概况

朝代

录取数据

状元籍贯

唐朝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北宋录取进士约51660人有籍贯可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录取进士约45640人有籍贯可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海一号”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2024-05-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测验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