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13 道试题
1 . 图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货币演变】材料一

(1)对比图一、图二,指出货币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并分析图二货币的历史价值。

【城市发展】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唐、北宋在市场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密度变化的趋势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本质。

【海外贸易】

材料四   贸易地图直观呈现历史现象。

(4)对比唐朝和宋代对外贸易路线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宋代对外交往路线特点的原因。
(5)若要继续探究唐宋时期经济发展内容,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2024-05-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出现如图所示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A.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B.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C.“大跃进”运动的发展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024-05-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表,其变化直接反映了(     
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变化情况表
年份1945年1955年1965年1975年
成员国(个)5176120144
A.联合国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B.世界发展形势呈多极化趋势
C.联合国致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不断扩大
2024-04-26更新 | 1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2024八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4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2415

——数据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占比变化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趋于零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024-04-26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民族的迁徙、人口的变化、分布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地位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匈奴是中国漠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左下的战国时期,秦汉时强盛起来,……公元91年,北匈奴的一部分由单于率领离开漠北向西迁移。公元2世纪中叶,因不堪忍受鲜卑人的压迫,北匈奴离开居住了70余年的悦般而西迁康居。公元3世纪中叶,因受到贵霜帝国和康居的联合攻击,北匈奴再次离开康居迁往粟特。公元4世纪中叶,北匈奴人又离开生活了一个世纪的粟特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

——摘编自《世界通史》李昕主编

材料二: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迁徙”,主要是指日耳曼人从4世纪末到6世纪末,持续200年之久向着罗马帝国境内的大规模迁徙,……民族大迁徙结束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出现了十几个“蛮族”国家。……民族大迁徙使古典的奴隶制社会形态一去不复返,人类历史由此进入一个更成熟的发展阶段封建社会。

——摘编自张五钢《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

材料三: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摘编自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 (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英国180048%52%
法国360075% 25%
俄国5900 93% 7%
美国230087%13%

材料五:美英中三国城市发展情况曲线图

材料六: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下表是20世纪美国外来移民情况统计结构表

年代欧洲亚洲拉丁美洲
1901——192085%4%4%
1961——197033%13%39%
1981——199010%38%47%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匈奴人不断西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影响。请写出当时最强大的“蛮族王国”的建立者。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怎样的重大转变?少数民族内迁与北民南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4)依据材料四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城市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并解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与我国实行哪一政策有关?透过城市化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依据材料六分析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移民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哪一经济发展趋势有关?
(7)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世界各族人民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结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     
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
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
牧业15.522.125.8
林业3.65.24.3
渔业1.63.55.4
A.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24-03-30更新 | 18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三   新时期以来,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任保平《新中国60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材料一中,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样的结论”具体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得出“这样的结论”背后的原因有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的认识。
2024-05-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阅读材料,何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协约四同德国签订了对德和约,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1)材料一中的“对德合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分别指什么?
(2)在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
2023-12-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英两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趋势图
A.甲线为美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B.乙线为美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C.甲线为英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D.乙线为英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0 . 13世纪到19世纪期间,教会、国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下列能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王权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