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攻占冬宫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1913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材料三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始于1928、年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他们将资金投八业和机械生产,大型工厂在苏联非常普遍。建设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国家制定计划来协调各方的行为,规定企业产量,引导企业生产。这些措施当时推动了苏联经济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突然放缓,到80年代末,经济停止增长。

——若什么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概括1921-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1928年苏联推行工业化建设时的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显著特点。
2024-03-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结课考试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   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除去那些人为的灾害障碍。……而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则与秦国自身的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秦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发挥了作用,进可攻、退可守,又能乘虚先取巴、蜀,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有学者认为“秦的统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归纳“地利”“人和”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秦国自身”的其他“有利因素”。

材料三   秦汉历史大事记(部分)

秦朝统一中国
建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派兵开凿灵渠
秦末农民大起义
汉朝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实施“推恩令”
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张骞出使西域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3)选择大事记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水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选择的历史事件:派兵开凿灵渠,张骞出使西域。
论述: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此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可见,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得到很大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不断扩大,边疆愈加巩固。水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 . 2020年时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各国政府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放在执政的重要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1)材料一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一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西方有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还有人称他是用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经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 罗斯福“用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资本主义世界(100%)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黄金外汇储备比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欧共体各国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 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 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来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 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党为何狠抓脱贫攻坚工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
2021-04-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1签署《凡尔赛条约》

图2华盛顿会议会场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被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并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苏美两强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全方位的互动和争霸,构成了当时世界的基本格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它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四: 亚太经合组织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汉城宣言》


(1)在材料一所反映的两次会议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建立了哪一国际新秩序?
(2)材料二中“当时世界的基本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最终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出世界政治格局的“碎片化”时代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4)材料四中的亚太经合组织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总结20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国家关系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020-08-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初中学业水平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天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长期以来,英格兰东南部是英国经济的重心,北部贫穷落后,南威尔士几乎无人居住。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逐步向英格兰西北部、南威尔士等地扩展,形成了曼彻斯特等新兴工业城市。英国的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2个增加到24个。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表(单位:%)


【材料四】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大国崛起》

【材料五】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洲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六】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就组织了以它为首的包括16个国家在内的所谓“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1951年2月1日,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污蔑中国为“侵略者”的决议。

——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初现》

【材料七】 大多数国家认识到:联合国并不会任由美国摆布,美国在战争(伊拉克战争)中遇到的困难都与它未能获得联合国的授权有关……此外,法德俄等反战国家通过阻止战争决议的通过,向美国展示了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会意识到,单个国家虽然无法与美国的单边主义抗衡,但联合国提供了一个多极力量制约超强国家的最佳舞台。

——刘亚南、吴勇《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材料一中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所占比重发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4)材料四、材料五谈到了美国的崛起。列举两例美国在崛起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国内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崛起”的原因。
(5)对比材料六、材料七,分析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有何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0-09-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外政策的制定对国家之间关系往往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二如下表 1972-1992年的中美贸易(单位:百万美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和军事现代化稳步推进。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推行以全球收缩、亚太突进为特征的 “亚太再平衡”战略,力图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重振美国霸权。

——王浩《过度扩张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前景论析》

材料四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在战后40余年”的关系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贸易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导致1980年后中美贸易变化的直接原因。
(3)根据材料只,指出美国谁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推行该战略的原因。
(4)分析材料四中“英国背向而驰”的含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
2020-07-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
7 . 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有一些不和谐音符阻碍着历史的发展。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观察上面示意图,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

材料二: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早期经济全球化》


(2)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而英国实现这一手段的政治前提、经济前提又是什么?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明与表现 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建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什么?

材料四: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自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4)德国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而发生的战争叫什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五:《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自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5)请回答《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材料中的新的国际秩序指的什么?

材料六:二战中美国损失最少、得益最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的兴起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使美国成为工业现代化的头号超级大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6.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对外插手全球事务,实行全球扩张。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6)根据所学回答:二战后为实行全球扩张美国与前苏联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叫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七: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7)从材料中你看到了什么?
2020-06-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一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苏、美、英、法四国1928一18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
A.①B.②C.③D.④
9 .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经济根源。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土地集中成为趋势,14世纪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

——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庄园的主人和劳动者分别是谁?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性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租地农场里的“农业工人”与租地农场主之间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13—14世纪欧洲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经营方式”,这种变化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4-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初山东境内的主要国家

国家齐国鲁国谭国颛臾国纪国薛国宿国
区域淄博
一带
济宁
一带
章丘
一带
泗水、
平邑
昌乐
一带
薛城
一带
东平
一带

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国家”的出现源于哪一制度及这一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2)材料二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它是如何管辖地方的。

材料三   即以朝仪言,唐代群臣朝见,宰相得有座位,并赐茶。古所谓“三公坐而论道”,唐制还是如此。迨到宋代,宰相上朝也一同站着不坐……历史的长河流淌到明代,皇权专制的演进轨迹出现了一个急骤的转折点——“政归中书”的共治政体在明代被抛弃……事无大小,咸决于上。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两朝宰相上朝礼仪有何变化?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