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1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一直围绕着几个主题展开:“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世界格局变化”。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6-10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 世界史(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2 . 对外关系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以来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柱状图
(1)材料一图中这一事件给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思考推动七十年代我国出现建交高潮的重大外交事件?
(4)综上所述,谈谈中国近现代史上外交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4-06-10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3 .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变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被推翻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

(2)指出材料二中我党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作用。

材料三: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

——据郭大均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4-06-04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中国近代史(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2024九年级下·山西·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观察下面的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这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A.生态环境问题加剧B.地区冲突不断
C.女性社会地位降低D.宗教问题突出
2024-05-2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山西专用)
2024九年级下·四川成都·专题练习
5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农作物图片。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示农作物传入中原的主要途径,并指出文字材料所体现的治国理念。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2)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什么时候完成?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

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

材料四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从20世纪初开始,内燃机拖拉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拖拉机。20世纪4050年代,电力机械也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土壤和作物得到精细准确的管理,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

——摘编自夏俊芳《现代技术革命与农业机械化》

(4)依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材料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5)依据材料六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一张,运用当时的农业政策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2024-05-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四川成都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6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源远流长,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与血缘部族国家相适应,政治核心来自世卿世禄;春秋战国大动荡,在选拔官吏上军功制和养士制替代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短命教训,逐步形成了以察举制为主体,辅之以辟除、征召、任子、纳赀等多种制度的配套体系;为了剥夺地方长官的选官权并消除察举不实的弊端,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作为察举替代,同时在察举中采取附加考试举措;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过渡,到了隋唐,科举制正式诞生,并显示出它与帝制王朝政治的巨大亲和力。到了宋朝,科举制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孙录见,西北大学学报,2021.11。

材料二: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情况表

朝代录取人数状元人数
唐朝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这一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4-05-19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3 中国史+世界史(非选择题42题)-【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至唐时期主要依据山川地形等自然界限来别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一改前代做法,明确以“犬牙相入”为划界的主要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使地方丧失扼险而中的地理条件。以今汉中为例,从唐至元,汉中险要的地理优势不为一个行省所具,使陕西、四川边界彼此交错,相互牵制。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形势图反映了唐朝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局面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至元代行政区划划界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上述材料和探究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2024-05-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2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5大题型+25道预测考题)-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8 . 国际体系是由诸多国际行为体组成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绘制

材料二   欧洲殖民扩张体系(15世纪末-20世纪初),参看史学家科林·弗林特绘制的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治理变化的趋势。
(2)指出材料二中的第二个殖民收缩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该观点做出合理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解释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世界史(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2024七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9 . 农业、手工业、货币、交通和人口等方面是古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朝从一建国就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1)写出交子的地位。根据材料一、概括交子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材料三   有学者查阅资料粗略得出清朝前期人口统计表

时间顺治18年(1661年)康熙9年(1670年)乾隆8年(1743年)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数(万人)192019391500031000
(3)阅读材料三的人口数据,指出有何明显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2024-06-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测试卷 02(期末真题重组卷)【测试范围:七下历史全册】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10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前斗争从战场转移到案(谈判案)前,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进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卷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曾经的伙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放弃合作。两年之后,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让位给两个主要敌对国之间的冷战。冷战的最初体现是欧洲大陆被分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竞争的集团一方依赖美国,一方追随苏联。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转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四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体系”的名称,并分析“导致它的崩溃”的因素。
(2)材料二中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二战后美国为加强与苏联在经济上的“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中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2024-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江苏无锡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