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1 道试题
1 . 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在战后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全面崩责,“凡尔赛体系”又对欧洲疆界作了较大调整……是在协约国打败同盟国的基础上进行的,战胜国在改革欧洲地图时,复仇的情绪和分赃的动机占了主导地位……在这次调整中,中东欧一大批国家走向独立,摆脱了大国的直接控制,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与一战相比,二战对世界产生哪些新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该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到哪些历史认识?
2024-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欧洲生产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简史》

材料二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西欧庄园制度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经营者和生产者形成了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现象反映了14-17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最早在哪一生产部门产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024-03-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3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①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②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摘编自白效咏、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材料中①②相对应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2)阅读材料二的,指出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活动二



(3)以上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示,请你写出与图中二、四、六、七对应的相关会议名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两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并完成。

任务一   【解读历史文献——倾听时代呼声】

思想引领时代发出革命的呼声。

材料一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踩瞒,把恶人提升。”

——摘编自《神曲》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4)上面两则文献材料反映的思想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这些时代呼声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务二   【走进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化】

重大历史事件揭开时代变化的恢宏序章。


   图1     攻占冬宫                                                                                                                               图2   五四运动
(5)上述所示场景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时代变化?

任务三   【阐述历史事件——谱写时代华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百年中国》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来源于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形成的瑰宝,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6)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7)材料四中“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2024-03-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俄国的发展之路,不仅改变着自身,而且也影响着世界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

材料二   


图1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建立       图2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

材料三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材料四   “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材料一中的“社会改革”指的是什么?这次改革使俄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
(2)材料二中图1是列宁在哪一事件后宣布成立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2俄国1921~1925年粮食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中“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指的是哪一模式?“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2024-04-0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历史进程看,这种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自“百度百科”

(1)以“近代化”为话题,依据材料一提炼一个观点,自拟题目,结合1860年—1919年的中国和16世纪—19世纪中期的英国相关史实,分别从政治制度、经济技术、思想文化三个领域对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材料二   社会转型是由一系列社会转折的不断蓄积而产生的,是在一个社会的母体内经历长期的与不断的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趋势,但不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因而具有明确的时代特色。在结构转型期间,由于各种结构性要素都处在变动之中,因而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摘编自马敏《有关中国近代社转型的几点思考》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社会转型”的两大特点。
2024-04-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2022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导致下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年代增长率年代增长率年代增长率
1951—1960年10.25%1961—1970年6.45%1971—1980年4.95%
A.美苏争锋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制约
C.历次改革的失败D.华约组织的瓦解
2024-03-18更新 | 43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材料三   从备受欺凌签署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到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下表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图。


——摘自《中国变化的那些年》


(1)材料一中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是依据哪一条约?香港在何时重回祖国怀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二的情况是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出现的,并说出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1-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门考历史试题
8 .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1)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人)
1490年18.318.32.45.45亿
1570年19.213.11.67.28亿
1650年22.78.15.111.71亿
1852年24.97.49.0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2)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1763年以后欧洲的控制给美洲、非洲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四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4)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4-03-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9 . 14-16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齐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廬、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写出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序号代表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示意图,开启“全球化1.0版本”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
(4)综上所述,请你概括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
2024-03-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10 .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英两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趋势图
A.甲线为美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B.乙线为美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C.甲线为英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甲线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D.乙线为英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乙线超过甲线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