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219 道试题
1 . “三年来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各界人民已经组织起来,办全国选举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施的条件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原因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材料主要表述了“两个一百年”目标的(     
A.意义B.原因C.内容D.背景
2024-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八年级历史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3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科举制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科举制的诞生】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科举制的初步发展】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试内容

科目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科举制的完善】

材料三   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在宋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王安石上台,于是将诗赋改为"经义"即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为防止科场的种种弊端,许多前所未有的制度规定被制定出来。比如,考官的亲属回避,考试期间考场封闭,巡查监考,考卷的密封,为防止辨认笔迹而集中誉录等等。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朝实行科举考试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了士人哪几方面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时期对科举制度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度发展迅速的原因。
2024-04-11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B卷·能力提升卷)(广东专用)
4 .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普遍添置了新农具,改善和扩大了自己的经营。1949年到1952年的农业迅速发展,全国农业产值1952年比1949年增长了48.5%

农民分到了劳动生产工具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只要像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无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解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     。(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4-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诊断历史试卷
5 . 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闭幕。7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上述文字阐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     
A.原因B.背景C.性质D.影响
2024-05-11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八下期中押题卷02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A.背景B.原因C.影响D.过程
2024-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原因D.意义
8 . 【新中国的农业发展】

材料一: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普遍添置了新农具,改善和扩大了自己的经营。1949年到1952年的农业迅速发展,全国农业产值1952年比1949年增长了48.5%

农民分到了劳动生产工具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只要象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无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说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什么时期?(写序号即可)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24-05-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外法治建设】

材料一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主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宪法起草委员会在从事起草工作的时候,参考了苏联的先后几个宪法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宪法。

——摘编自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与大革命之间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了苏联的先后几个宪法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宪法”的原因。
2024-05-0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北省京山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初中历史
10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简述上述三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解放区农民还没获得土地。

人民公社制度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内容

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分田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

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对比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点?

材料三

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1979年,省委批准太钢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太原市作为山西省城市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选择50个国营企业试行厂长负责制。赋予城市集体企业完全的自主权和更大的灵活性
1987年,中美合资兴建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94年,山西汾酒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60年大事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山西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1979

1989

1999

2008

钢材

2497

4850

12110

54188

水泥

7300

21829

57300

140000

粮食

33211

40754

50838

52870

棉花

220.7

378.8

382.9

749.2

国内大宗商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4)材料四中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024-05-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