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犁牛耕的使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1 道试题
1 . 下列文物共同反映了(     

A.石器时代,彩陶荟萃B.青铜文明,历史悠久
C.铁器时代,工具先进D.大美河南,文化厚重
2024-06-0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五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抽测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 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封建制度的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D.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2024-06-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钟吾初级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与历史-初中历史
3 .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面三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汉代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
A.原始农业的兴起B.铁器牛耕的出现
C.冶铁技术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进步
2024-06-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三模历史试卷
4 . 中国先人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甲骨文字形表达的含义

三个“力”(耕作工具耒的形状)并列,表示合作。有的多加个口,表示田地。

——摘编自张献《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协”字体现出的农耕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古代中国各历史时期农业技术发展简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修建都江堰、郑国渠;测定二十四节气
秦汉时期二牛抬杠、耦犁、耧车;代田法
魏晋时期翻车;耕耙耱技术;《齐民要术》
隋唐时期曲辕梨:筒车
宋元时期高转筒车;《农桑辑要》;《授时历》
明清时期水力风车;《农政全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是小明同学的部分历史笔记。请你帮他补全笔记中横线部分的内容(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政治:各国变法
经济:___________
思想:百家争鸣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各诸侯国展开争霸战争
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D.政治秩序重新确立
2024-06-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6 .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带来的巨变。

材料二: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哪一项科技发明有利于普及知识,推动文化和政治的长远发展?

材料三:1750-1914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经济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日本在二战后初期,整个国家陷入瘫痪的边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日本比较容易的从西方先进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它从不吝惜在教育上进行巨大投资,并且战前已有相当研发规模和技术基础,因此日本在发展科技方面和以科技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摘编自李绍猛《日本二战后的创新崛起》

(4)依据材料四指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日本在发展科技方面和以科技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的原因。
2024-06-0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河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一些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就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为适应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各诸侯国进行变法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改革。

材料二   英国1780-1830年棉纺织业技变革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时间






每纺织100磅棉花的工作时间(小时)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780年100
1795年15
1830年7

——整理自《光阴似箭》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棉纺织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并说出这 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与经 营权。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改变了原来那种与现 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整理自《新中国70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生产力”提炼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4-06-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九年级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四)
8 .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摘编自《汉书》

材料三   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摘编自《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五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劳动精神。

(1)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聂耳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至少两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材料四中图三反映了宋代经济哪方面的情况?补充一幅反映该时期农业发展的图片。(用文字说明,例如:宋代《耕获图》)
(4)请结合中国全面建设时期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024-06-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泰师分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材料二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摘编自《商君书农战》

材料三   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新地面积上升到10亿亩以上。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汉唐统治者是如何贯彻落实此思想的?试举一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4-06-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BEST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铁制农具使用B.分封制逐步瓦解C.民族交融加强D.诸侯国实力增强
2024-06-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