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犁牛耕的使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1 道试题
1 . “这一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这一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2 . 图1至图3所示的考古文物都属于(     

A.农具B.兵器C.礼器D.食具
2024-06-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农为天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东汉牛耕画像石

2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

《胡人牛耕图》

3敦煌莫高窟壁画

《雨中耕作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这种耕作方式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作为早稻优良品种的占城稻,北宋初时引进,在福建路种植,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对南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南方农业经济进步的原因。并指出当时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1.84735.224.00
17682.08741.453.56
17842.86760.572.66
18123.34788.932.36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024-06-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诗经》里描写周的祖先公刘到幽地建国时,曾经“取厉取锻,止基乃理”。但学者考证此处“锻”本应是“碫”,《说文解字》里解释:“碫,石也。”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解释(     
A.甲骨文已经发展成熟B.文献史料的可信度较低
C.统一文字是大势所趋D.春秋时期出现铁制工具
2024-06-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同时,铁制工具还成就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B.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2024-06-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D.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024-05-31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Sora来袭 聚焦新质生产力(测试)-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7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对耕作方法的改进起很大的作用。有了铁犁铧(翻土农具),必然要用畜力来牵引。商鞅变法后,秦国也普遍使用牛耕。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朝代。如天禧四年(1020年),朝廷雕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农书。宋室南渡以后,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南宋政府对种麦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及成效。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2024-05-3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次为图1、图2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南方地区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横线处宋代从越南引进的优良稻种的名称。根据材料四,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方面出现的新的发展变化。
(4)综合以上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经验,请你为乡村振兴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24-05-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九年级中考历史押题测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齐国出现了“田氏代齐”、晋国出现了“三家分晋”的结局。这些形势出现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发展B.诸侯相互征战
C.分封制瓦解D.国家走向统一
2024-05-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联考押题卷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河南就有了原始制陶业、纺织业和酿酒业。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最先在河南地区得到推广,冶铁业随之发展起来。这共同表明古代河南(     
A.农业生产先进B.手工业技术高超
C.商业繁荣鼎盛D.文化教育昌盛
2024-05-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