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52 道试题
1 . 变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它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部分)

事件

措施

影响

在战争中杀敌一人赐爵一级,或授予50石俸禄的官职;杀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9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

孝文帝改革

在朝廷禁止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汉语;改繁复的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联姻

王安石变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整理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材料二   

——整理自刘松柏   何成刚   梁晓东《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创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

——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三次社会转型都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为例加以佐证。

材料四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因素。
昨日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文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下图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鞅方升,在方升底部刻有一组铭文,是秦王政26年(前221年)的诏书,主要意思为:天下一统,全国推行商鞅既定的标准代替列国复杂的量制。这一铭文反映出(     

A.商鞅变法为秦朝治理国家提供典范B.变法使得秦朝的国力大为增强
C.在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的成效最大D.秦王为筹划统一大计广用人才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3 .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及《商君书》二十九篇的作者是商鞅。宋代以来,关于《商君书》的作者问题出现争议。民国时期,胡适根据《商君书》的《徕民》篇里提及几处商鞅死后的人和事,认为当时所流传的《商君书》二十四篇,是商鞅死后他人伪造的书。胡适的观点(       
A.有理有据,完全正确B.标新立异,毫无价值
C.以偏概全,不宜全信D.逻辑严谨,结论新颖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35校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A.奖励军功B.鼓励农业生产
C.建立县制D.废除贵族世袭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六)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     
A.秦灭六国的影响B.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C.商鞅变法的背景D.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五)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用个人能力取代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商鞅变法措施中体现这一核心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确立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押题专练07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与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原创】-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专练
7 . 古今中外,各国采取各种办法增强国力。九年级(1)班围绕“增强国力”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材料一   春秋时期,秦虽称霸西戎,但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直到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立,决心彻底改革,下令招贤。商鞅就于此时进入秦国,并在公元前356年开始进行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而深刻,使秦国政权更加稳固、日益强大,并最终统一全国。

——张传玺《春秋战国史话》

材料二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 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公里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材料三   世界近现代的重大改革(部分)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命令所有的俄国人剪掉长长的胡子……他强制推行欧洲的礼仪服饰……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

——《大国崛起》

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做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

——《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

改革开放

我国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坚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表中三场改革的相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增强国力”提炼观点,从材料中提取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8 . 某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     
A.背景B.目的C.内容D.意义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真题
9 . 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为强军服务。在农业上限制一切有碍于农业生产的活动,把尽可能多的人束缚在土地上,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农业生产。他力图通过农业的发展来不断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

——摘编自张宁《从农业制度改革看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调整政策,其法律依据是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的《土壤保护与国内生产配额法》以及1938年的《农业调整法》。这三部法律的出台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据统计,在1934年和1935年,联邦政府为农业调整计划支付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加。

——摘编自高国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过程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自主权,造成国富民贫的结果,严重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四   新中国的农业改革经历了“分田到民—聚田到社—包田到户”的探索,每次探索都赋予了特定的时代意义。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为人民着想。

——摘编自白姜刚《这个村庄,引爆改革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发展农业的目的,并举出一例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简述新政对农业调整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苏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案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划线部分中国对农业探索的具体事件。
(4)综上所述,归纳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下图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目前为止唯一的实物例证。器壁三面及底部的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秦统一中国后,仍以此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潮B.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
C.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D.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名校之约大联考中考导向压轴信息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