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10 道试题
1 . 总书记发表二零二四年新年贺词说到:“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老百姓 过上更好的日子。”下列最能体现有此思想的一组是(     
A.赢政、刘邦B.孟子、唐太宗C.汉武帝、隋炀帝D.韩非子、慈禧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双语学校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孔子提出“苛政猛于虎”;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子劝说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的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他们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顺应自然
3 .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跨世纪大辩论”指什么事件?列举“大动荡、大变革”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要试验的经济模式。并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怎样推动社会发展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华民族不断实现伟大飞跃的主要原因。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史叙论》中这样描述中国大历史。

阶段主题
黄帝时代至秦统一前中国之中国:中国民族自竞争发展、自团结时代
秦统一至清朝末年亚洲之中国: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频繁时代
清朝末年至今世界之中国:中国民族、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

材料二   2019年9月27日,在新中国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走向,深入阐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引导人们从更宏阔的视野看待中国,从更精准的角度把握中国与世界的互动。70年间,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让“中国之中国”色彩更加鲜明,也让“世界之中国”印记更加显著。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选取六项史实对以上三个阶段的主题进行论述。(要求:每个阶段至少一例,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2)写出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你对今日“世界之中国”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年级中考模拟综合练习(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知中华文化(     
A.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C.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D.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 . 夏、商、周三代均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产生于河南。这表明(       
A.中华文明,发端河南B.中原文化,底蕴悠长
C.考古研究,发现历史D.诸子百家,精彩纷呈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中考七模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宋代精神文化也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两宋在其三百余年间,始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国家的环伺紧逼,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故而民族意识应时而起,构成宋代文化的强烈底色。也因此,宋代文化注重实用,从根本上关注人怎样生存发展、国家如何安宁强盛。……总之,宋代的文化与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1)材料一图A时期各家学派代表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图B______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代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第五中学中考第八次模拟历史试题
8 .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之大计。某中学开展以“史话教育”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古代教育】

在春秋末期的“私学”热中,孔子兴办的私学脱颖而出,成了培养人才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教育学术团队。孔子办学,教学内容很广泛,有著名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兴办私学,教育效果极其显著,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门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不仅办学规模空前,而且优秀人才辈出。孔子办私学,还为后世提供了永不褪色的价值范式和教学原则。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招收学生“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春秋时期私学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的创举。它使教育走出官府、走向民间,“学在四夷”,促进了知识的下移,开辟了古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私学还通过师徒讲学、传道,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开拓出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中国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就此拉开了大幕。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的私学脱颖而出”的原因和私学兴起的影响。
【任务二近代教育】

中世纪欧洲社会正经历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经济的转型,许多城市兴起并逐渐成为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实体,同时也给予了教育机会,这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大学的建立往往需要特许状或教宗的认可,并受到当地政府或教会的支持。大学通常由一群教师和学生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术机构。教师享有一定的教学权力和学术独立性,可以自由选择教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学制的学科设置多样化,涵盖了文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学、神学、法学、医学等领域。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为大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
B.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
(3)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特点。
【任务三现代教育】

建国后中国教育发展统计表

年份学前教育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
1949年0.4(1950年)203.11.10.26
2018年81.799.95100.988.848.1
(4)根据上表,归纳建国后中国教育发展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五)
9 . 2017年9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5枚)《科技创新》纪念邮票,其中一枚邮票的图案内容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下图),该卫星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科学家——墨子。墨子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     

     

A.提倡节俭B.强调以法治国C.主张仁政D.提出仁者爱人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适应性考试卷(二)
10 . 太原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古代典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古代典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项目目标】通过收集我国古代的一些典籍,并摘录经典名言,写推荐理由,制作读书卡片,从中感受典籍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展示的中国魅力,传承的中国精神。

【任务驱动】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收集了典籍中的名言。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1)这些名言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准备推荐大家阅读下面两部巨著。

(2)请你写出推荐这两部著作的理由。

任务三:第三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

作品一:《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二:《史记》(《陈涉世家》节选)
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3)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上面读书卡中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活动感悟】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