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1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生产工具】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的出现?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工具?四幅图片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开发江南】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南方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   那时候(西晋后期以来),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摘编自《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材料四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

——摘编自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


(2)据材料一、指出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并预测经济重心以后会在哪里?
(3)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三点)
2 . 小榕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河姆渡人的骨耜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汉代牛耕图
A.原始农业的兴起B.冶铁技术的提高C.耕作方式的进步D.铁犁牛耕的出现
2024-03-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九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国家治理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下表填写完整。
材料一文献相关知识内容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③,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倾邻国而雄诸侯④商鞅变法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主要治水次数

历史时期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
次数68156241620

——摘编自整理自冀朝鼎《中国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


(2)依据材料二,指出治水次数最多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分析其次数多的原因。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

——《魏书》


(3)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列举该事件中促进民族交融的具体措施。
2024-03-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下列两组文物见证的历史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东汉二牛抬杠画像砖
A.铁器牛耕技术不断发展B.鼓励耕织使布帛增多
C.奖励军功提高作战能力D.铸铁技术得到大发展
2024-03-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五里墩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5 . 铁农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它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影响巨大。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面是安装在木面刃口上,用来耕种等。

材料二 铁农具出土情况分析

时期出土地域范围出土数量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湖南、陕西等16个省市975件
秦汉时期河南、湖南、陕西、黑龙江、云南、内蒙古等24个省市1513件

——据包明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与初步分析》整理

材料三 秦汉时期冶铁获得巨大发展,为制造不同用途的优质铁农具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是铁农具得以普及的物质基础。在西汉中期实行冶铁业官营,政府也致力于农具的改革,并成立了指导新农具生产与推广的机构

——王宝卿《铁农具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农具的优点并说明它的推广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出土有何新发展
(3)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请举1例并说明其主要用途。
2024-03-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文物古迹中蕴含丰富历史,凝结民族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说明
案例1

铜权

据实测,秦铜权每斤重234.6~273.8克。秦始皇时的1至16斤权每斤大多在250土2克的范围内,但石权的平均量值达每斤264克以上。
案例2
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又称“瓦头”。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此物出土于西汉长安城遗址,上书“汉并天下”

材料二   北魏时期服饰形制演变

时期盛乐时期①(258年398年)洛阳时期(494 年534年)
服饰
形制
文物
代表

名称

呼和浩特鲜卑墓男俑《北魏帝王出御图》(现存 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说明男俑服饰头戴风帽,上衣下裤,典型鲜卑风格。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

①鲜卑拓跋部于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服饰有哪些变化?孝文帝还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3)选择一处上述材料之外的中国文物古迹,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
2024-03-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耧车的出现反映该时期(     
A.科技的提升B.农业的进步
C.人民的幸福D.中央集权的强化
2024-03-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项水利工程的主体,是将岷江的水流分散,内江水引入灌县城南,用于灌溉。李冰又命人将卵石累叠在河床底部,使大堤得以建成,并能承受巨大洪水的冲击。工程修成后,极大改善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环境。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主要治水次数

历史时期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
次数68156241620

——整理自冀朝鼎《中国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许多农作物相继在江南大量种植,位于今浙江省境内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米(稻)、菽、麦、胡麦、胡麻、大豆、小豆、香粳、粟等,其中有的作物在此前仅限于北方种植。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写出这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治水次数最多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魏晋南北朝以来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变化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4-03-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汉代的铜鱼形扁壶,其形象模仿自北方少数民族的皮囊壶,而铸造工艺来源于中原。这说明了当时(     
A.铸造工艺高超B.审美水平提高C.民族交融加强D.中外交流频繁
2024-02-21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抽测诊断历史试题
10 .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文物或模型能反映汉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A.B.
C.D.
2024-02-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