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材料旨在说明(     
A.秦商鞅变法的背景B.秦灭六国的过程
C.秦统一中国的意义D.秦朝灭亡的原因
22-23七年级上·山西阳泉·期末
2 . 【经济卷】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图一;秦统一货币                                          图二:汉五铢钱   


(2)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汉朝统一货币的不同背景及币制改革的共同特点。

材料三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其次表现在手工业,冶铁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鍒法……养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其他如烧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4)结合古代经济的发展,思考其给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带来的启示?
2023-01-1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7(江苏常州)-【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江苏常州专用)
3 . “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春秋战国的纷争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D.秦朝统一的意义
4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回答,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材料二 他(孔子)有个毕生服臂(铭记在心)的道德律,便是所谓的“仁”…他认为仁是一切道德的实质,没有仁,一切道德都归于空虚。

——傅乐成《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跨世大辩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1-11-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农村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三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材料四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材料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一朝代?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据材料一指出,他的主要治国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学术繁荣的局面”指什么?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哪个“学派”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4)材料四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字体?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0-11-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类似,但却造成“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根本目的不同B.用人标准不同C.背景条件不同D.实施手段不同
8 . 巩固帝国的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法异令,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1)上述哪则材料展示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哪则材料说明了巩固统一措施的背景?
(2)上述材料可以分为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两类,说出图片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3)分别说明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的职能。
(4)为改变材料二出现的状况,秦始皇采取哪些统一措施?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何意义?
2017-11-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
A.实施结果B.实施过程C.实施目的D.实施背景
2016-11-27更新 | 24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省大丰市初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10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勃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宋代元代
政治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摘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民族关系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你认为我国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举措和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
(3)举出元清两朝加强对台湾地区管理的措施,请结合材料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2024-05-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零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