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至少写2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4-04-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妥,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来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四   上(汉文帝)常衣绨衣(粗糙的衣服)……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统治者进行创新制度所具备的条件。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朝实行的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为改变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4)根据材料四结归纳文帝、景帝的治国措施。并指出西汉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023-11-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而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通道),急耕战之赏(努力耕织、作战勇猛给予赏赐为急迫的事),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但仍以致力于根本的缘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商鞅铜方量

材料二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钳)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史记》卷三0《平准书》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应填空(不得照抄材料)。
类别措施积极作用
经济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力,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4-01-2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将各国道路纳入统一的交通系统之中。秦代形成的陆路交通网在汉时又历经拓修完善,并随疆土的扩展进一步延伸。……由此,疏密交错的交通干线、支线结织成网,形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

——《秦汉交通史稿》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将各国道路纳入统一的交通系统”的政治保障。秦对道路“统一规划”的具体措施什么?结合已学,举一例西汉推动陆路西北交通网建设的历史事件,这条交通网络被称为什么?据材料归纳,秦汉交通系统的构成。
(2)写出图中A的名称。元在哪一年完成全国真正统一?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元朝交通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元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元三朝交通发展的共同前提。
2024-01-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九年级下·广东广州·阶段练习
5 . 钱币的发展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贝币

商朝铜贝

秦统一货币

汉五铢钱
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钢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南完全紫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造五铢钱

材料二   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钱的制式就被保留下来。铜钱使用时可以用细绳通过方孔将其串起,方便携带、付款、称重。外部的圆形设计打磨光滑,减少磨损,便于长时间流通、存放。……中国古代信奉“天圆地方”的说法,其精髓是天人合一,圆形方孔钱也烙印上这样的寓意,其中也包含了道家辩证法的思想,外圆内方也象征着汉朝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这样的设计一直被延续下来。

——摘编自《一枚钱币,见证中华五千年——中国钱币发展史》

材料三   三国、两晋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但此点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钱币使用的发达。

——摘编自何兹全《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

材料四   北朝时,货币流通中有诸多问题。例如,货币的流通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并且存在金属货市与实物货币、新发行的钱币与古钱混合使用的现象。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农产品方面,粮食贸易最为常见,大宗交易十分频繁。此外,史籍中还有关于菜、鱼等农副产品的买卖记载。有诗云:“东城采桑返,南市数钱归”,描绘出了陈朝民间市场钱币流通的情形。同时,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也时常进行市场交易,促进了货币的流动。

——摘编自朱安祥《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圆形方孔钱的制式被保留下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何兹全先生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四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2024-04-11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江苏苏州专用)-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
6 . 史料实证

A

文成公主进藏时携带的琵琶

B   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人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在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C

新刊印的《台湾府志》丛书


请回答:
(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上述材料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将史料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按照时序正确排序_________。(填写字母)
(2)据材料B,概括这一时期为统治越族地区采取的具体措施。
(3)请归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2023-05-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古往今来,历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藩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贍(充足。)……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三: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文武所封子弟”导致的弊端是什么?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问题?概括材料二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行材料三措施的皇帝是谁?为了监视臣民,明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材料三中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
2023-08-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制度的改变与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写出“秦孝公用商君”所进行的改革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君”改革与秦统一全国的关系。
(3)材料三反映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在地方上推行的是什么制度?
(4)材料四反映了秦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
2022-11-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赏之战,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方框A所代表的诸侯国的名称。结合所学,该名称的由来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后来逐渐被哪一地方行政制度所取代?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这一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2023-03-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桂林通史》

材料二   西域各小国纷纷摆脱西突厥的控制,……“丝绸之路”重又畅通。长安二年(702年),(设立)都护府于庭州,……(与)安西都护府共同成为管理西域的最高机构。……恢复了河西交通,中亚的商人、僧侣、艺人不断来中国,……康国的胡旋舞、石国的胡腾舞也传到长安,成为中国的古乐舞之一。

——《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贸易交通线主要有:从广州起航,通往今越南、印尼等地,再由此至阿拉伯、东非。……(高宗末年贸易)收入达200万贯,占当时全国全年商业税的1/5。……南宋凭半壁江山,……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桂林等地”发展的条件。
(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发生于哪一朝代?于“庭州”设立的都护府称为什么?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概述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
(3)材料三中“贸易”的管理机构称为什么?对比材料二、三,概述古代中外交流通道的变化。
(4)综上所述,概括古代交通发展的共同目的。
2022-09-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