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它不仅重量以‘半两’为标准,而且形制统一——外圆内方,已是一种金属铸币。”这证实(       
A.春秋始有金属货币B.战国货币形制统一
C.秦朝出现统一货币D.汉朝出现五铢钱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押题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对于秦始皇,秦朝丞相李斯评价道:“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西汉初期思想家贾谊则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出现上述两种不同观点主要是由于(     
A.社会性质的不同B.文化水平的不同
C.立场身份的不同D.国家管理的不同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模拟试题(二)
3 . 秦朝奉行“以法为本”、“事断于法”和“重刑处断”的司法原则。这些原则反映出(        
A.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法家思想起源秦朝
C.秦朝法律制度规范D.古代法律公平公正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水陆交通的建设,推动历史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
      改正:      
(2)宋朝时期,海上交通范围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改正:      
(3)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标志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改正:      
(4)1957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
      改正: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中学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以“历史上的水陆交通”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及提出的问题,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
(一)以下是第一组同学整理的有关中国古代陆上交通建设的部分史实。
时期史实
秦朝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开凿A,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把有着灿烂文明的区域如珍珠般串联起来。
隋唐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向辐射;隋朝修建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元朝在全国设置B,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800千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两处的交通设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交通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二)第二组同学搜集了以下有关水上交通“郑和下西洋”的图文资料。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行程:
去程:由长乐至忽鲁谟斯,行船时间共139天。
返程:由忽鲁谟斯至太仓,行船时间共103天。
整个行程从1432年1月12日到1433年7月7日,途中停留时间约10个月。
——整理自[明]祝允明《前闻记》

(2)结合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间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淡交通的发展对国家治理、经济交流、社会生活有何作用?
2024-05-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某校九年级历史社团分组探究“历史上的水陆交通”,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小组名称朝代探究素材初步结论
第一小组秦朝A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沟通了楚地和岭南,巩固了对南方的统治。
汉朝B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物种、文化等交流,为之后打击匈奴,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打下基础。
元朝《元史·地理志》元朝地域辽阔,修建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便于政令畅通。
明朝D展示大国风度,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请选取对应素材完善表格,并依据表格概括第一小组探究的主题:___________。

(2)通过探究,概括影响水陆交通发展的因素?
(3)第二小组探究主题是“水陆交通发展促进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请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阐释该观点。
2024-05-20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4九年级下·安徽·专题练习
7 .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024-05-1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5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安徽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 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由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以及辽阔的疆域、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古代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

材料二 宋代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并不是中国历史上国事强劲的时期,但是它却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昌盛时期。宋代朝廷对内统治所达到的纵深的层面和控制的力度,应该说是前朝难以比拟的。此后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内部分裂格局。北宋建国以后,决策集团对于自身的实力、面临的形势、潜在的对手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能以比较理智的态度,采取相对宽缓、平和的方式,化解了很多棘手的矛盾,相对平稳地实现了中央集权。

——据邓小南《宋朝制度的两轴》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昌盛时期”的表现。并分析北宋建国后,决策集团如何“相对平稳地实现了中央集权”?
2024-05-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4年中考1号卷模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政治制度

秦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秦始皇在全国推行______

民为邦本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实行“______”政策,创造了“文景之活”的盛世局面。

民族关系

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时期,______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对外交往

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与世界许多地区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97年,______奉西域都护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畅通。13世纪,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

——改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概括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
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依据材料,任意选择两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并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如何汲取中国古代治理智慧。
2024-05-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三模试题
10 . 秦简《为吏之道》记载:为官要“宽容忠信”、“慈下敬上”;治民应“均徭赏罚”、“严刚毋暴”。这反映秦朝(     
A.存礼尚法B.以法治国C.为政以德D.独尊儒术
2024-05-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