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秦朝的长城东起辽东,西至陇西。
错误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2021-12-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古代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关于“秦皇汉武”跨时空对话的穿越剧,聊聊往事,吐吐心声。
【第一幕 问策】

汉武帝:“始皇,请看《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秦始皇:“武帝,看来你们遇到了封国问题,这可不利于你对国家的管理啊!你看我曾经开创了① (制度名称),把地方势力很好地控制。若要想解此难题,你的大臣主父偃给你提出的②‘   ’建议(策略名称),你可以试一试。”


(1)请将秦皇汉武上述对话补充完整。
 (制度名称)② “   ”建议(策略名称)
【第二幕 共识】

秦始皇:“武帝,建立和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在建国之初,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你看我这钱币图,我就曾被这小小的钱币困扰很久。后来,我下令统一铸造半两钱,全国通行使用,觉得效果还不错。你看,2000年后的今天,使用的硬币不也是圆形的吗!”


汉武帝:“始皇英明,佩服佩服。我也曾效仿你,统一铸造了钱币,效果也很好。”


(2)汉武帝效仿秦始皇统一货币,其铸造的钱币的名称是什么?
【第三幕 分歧】

汉武帝:“始皇,你我相谈甚欢。近日,我得一贤臣,采纳了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秦始皇:“不,不,不,这怎么可以!那些儒生甚为讨厌,必须严为镇压,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3)汉武帝提出的“贤臣”指的是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进行“镇压”?
(4)不管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态度有何不同,但他们的目的却都是一样的,那都是为了什么呢?
【第四幕 评说】
(5)当你进一步了解他们后,你更欣赏秦始皇还是汉武帝呢? 说说你的理由。
2019-12-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出这两大工程修筑的时间及主持修筑的人物。
(2)在这两个重大工程中,你更支持哪一工程的兴建?请说明你的理由。
2019-12-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绿盛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温琪同学在历史类小说《梦回秦朝》一书中看到的三段材料,结合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温琪同学说留下的读书笔记是否正确,如果有误请帮助温琪同学讲错误处改正过来。

材料一:咸阳人文祝出生在公元前249年,20岁时去南方,由于各诸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材料二:文祝30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平息了,旅途方便多了。

材料三:40岁那年文祝和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于是他们斩木为兵,接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例如:文祝出生在镐京。说法 错误。镐京改成咸阳。


(1)文祝20岁时中国处于商君变法前夕。说法 .           
(2)结束这种“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的局面的是秦孝公。 说法     .          
(3)文祝30岁时去南方可以通过灵渠从长江流域去往珠江流域。说法     .          
(4)材料三体现了汉朝法律严苛。说法     .             
(5)文祝40岁那年追随的两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刘邦、项羽。说法     .         
2019-12-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荣县一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结构特点。

材料二(如图二、图三)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秦皇汉武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秦汉史》著述中所选史料内容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谁的著作。请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
2019-12-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改革和统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材料一 】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商君”是                           ,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商君的做法和“始皇”“并天下”有何关系?                                              
       【材料二】

(2)据材料二,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       制度。为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                                 措施?

【材料三】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                 ,材料三反映了“魏主”的措施是                         。 (4)你最赞同谁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2018-0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威远县新场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押题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二:有一天,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赵二看了看手中的刀币叹了口气,丧气的走了。

材料三:一次,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二尺布,可回到家里自己一量不足两尺。于是他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了秦始皇那里。

材料四: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这里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的?
(3)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