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与吐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4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步辇图》(摹本)
A.宗教绘画的风格B.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C.民族政策的践行D.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注: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采取“作诗赎帖”的通融办法,允许考生不考帖经,而以作诗代替。这样一来,更加提高了诗词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道路上达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荣。

——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鼎盛局面的名称。小梁认为,唐代科举考试“作诗赎帖”的做法,推动了唐诗的成熟和繁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3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材料一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注释: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

——班固《汉书》卷十四

(1)材料一中“新皇帝”管理“若干郡县”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中“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民族交往·促进交融】

(2)图1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人物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影响?图2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一点即可)
【边疆治理·奠定版图】

(3)图3文物证明了清朝对哪一地方加强了有效管辖?1727年,清朝在这一地方设置了什么机构?图4设立的机构管辖范围是哪里?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4 . 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绿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节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民族交融涉及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民族交融的特点。
(2)任选一种“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运用唐、宋、元任一朝代的相关史实,对该朝代是如何体现这一模式进行论述。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5 . 总结时代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中考复习时进行了专题整理,现摘要部分笔记如下,请据此完成小题。

①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华”“诸夏”与戎、狄、蛮、夷等民族进行交往和斗争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④元朝时期回族的形成
1.根据笔记内容推断可知,该同学复习的专题内容应为(     
A.边疆治理B.对外交流C.政治改革D.民族交融
2.下表是该笔记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其根本目的是(     
在民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在征服战争中也常常出现疯狂的民族杀戮,民族矛盾不断激化……471年孝文帝继位后,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于是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A.消除民族矛盾B.巩固政权统治C.强化民族差异D.维护国家统一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气象

史实影响
唐朝前期曲辕犁出现曲辕犁特别适宜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可节省劳力,提高耕作效率。
开元年间遣唐使来华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联系。
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历法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改编自白寿弊《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南北朝以来,一些书法家融合北方碑版体方严道劲的风骨和南方书简体疏放妍妙的气韵,探索创造出新的书写体。唐代大兴尚法之风,除了书法自律性历程进入特定阶段外,还吸取了历代重视书法的传统,又予以推广。以书为教,以书取士,建立法式,制定规矩,推出典范。唐承隋制,树碑立志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书法名家辈出,留世作品众多。

——摘编自董明辉、吴慧平《试论古代中国书法与地理环境》

(1)根据材料一、说明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得以发展的原因。(至少回答2个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唐太宗认为“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终至贞观年间“四夷宾服”的政治景观,太宗也被各族共尊为“天可汗”。……唐廷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当时,唐廷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

——摘编自宇欣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唐史十二讲》

(1)材料一图A中①处是__________(地名),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将都城迁到此处,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宋真宗时,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在图B中②处议和,缔结了盟约称“__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__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__________王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对周边民族地区谋求“友好和平”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材料一: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注释: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

——班固《汉书》卷十四

(1)材料一中“新皇帝”管理“若干郡县”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中“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民族交往•促进交融】

(2)图1反映是哪一历史人物推行改革措施?图2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一点即可)
【边疆治理•奠定版图】

(3)图3文物证明了清朝对哪一地方加强了有效管辖?1727年,清朝在这一地方设置了什么机构?图4设立的机构管辖范围是哪里?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重要准则,有利于协调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和而不同”民族关系的是(       
A.戚继光抗倭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D.文成公主入藏
10 .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方式。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