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与吐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4 道试题
1 . 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融有多种方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表(部分)

历史事件影响
西晋的(A从中原逃往南方的人口数以十万计,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唐代的安史之乱北方人口大批南迁,使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金灭北宋北方人口大批南迁,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重大历史事件和文物图片(部分)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经济往来是各民族交往的“压舱石”,其内涵与形式十分丰富,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有长途贩运,也有边境互市贸易;有南北方之间,也有周边民族与中原地区之间甚至在区域内部各民族之间的。

——摘编自杨蕤《观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十个窗口》

(1)材料一中“A”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一总结出一个历史观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种方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往来是怎样推动民族交融的?
2024-05-26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和亲是唐朝主要的民族政策,密切了唐朝与相关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下列哪一史实符合这一观点(     
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
C.遣唐使来华D.玄奘西行
2024-05-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朝代

事件

秦朝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最终夺回“河南地”,设置郡县,移民屯垦;派兵征服东南、南部沿海地区,设置郡县,修筑道路,并征发内地百姓前往戍守。
汉朝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伐击败匈奴主力,匈奴基本不能再对西汉边境构成威胁;汉廷以征伐、招抚相结合的手段,迫使大批西西南夷部族内属,设置郡县,同时亦授当地酋长以王、侯等衔。
唐朝东突厥不断骚扰边境,唐太宗派兵擒获东突厥首领,原属东突厥诸部族皆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开拓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
元朝云南行省多用世袭土司任职;1287年,东北宗王发动叛乱,忽必烈御驾亲征,将其讨平。
清朝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帝频繁召见边疆各族上层人物,用赏赐财物等方式笼络感情;在云、贵、川等地区“改土归流”,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官员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成立。
针对台湾问题解决,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多个相关历史事件,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上海·专题练习
4 . 城市地标

(1)地标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请完成上述地标建筑与所在城市的匹配。(填写字母)

(2)请将以下地方标志性建筑与其对应的内涵连线。
白马寺                 水利智慧
八达岭长城          民族精神
都江堰                 佛教东传
(3)请再补充一个地方标志性建筑并加以解释其历史内涵。
建筑:
2024-05-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上海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5 . 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者关键问题确定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范围。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三幅地图

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北宋与南宋的都城,并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选择3张图片,并选取下列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述过程中包括3个史实,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书写工整。)
2024-05-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测验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归附。少败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641年,吐蕃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唐朝公主,井轴为公主筑布达拉宫。

材料二:唐玄家先后册封渤海国首领和回纥首领。南诏统一云南洱海地区后,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唐朝和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了。

材料三: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后来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双方订立盟约,盟约订立后,辽与宋“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中的“吐蕃赞普”和“唐朝公主”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蕃和亲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三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得到的封号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材料中的“盟约”被称为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请谈谈各民族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2024-05-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3年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1-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归纳清朝“开疆拓土”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开疆拓土”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2024-05-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南安市“四校联盟”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8 . 某篇历史笔记上的关键词有“册封”“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等。下列选项适合做这篇笔记标题的是(     
A.隋炀帝三次征辽东B.唐朝经济的繁荣C.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D.唐与新罗的关系
2024-05-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某历史社团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为主题制作电子信息报,请你参与完成。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文字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插图

图1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2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简介:出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图中人物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简介: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图3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图4 达赖金印   班禅金印
时代背景:契丹人仿效中原人饮茶。宋人以茶叶、盐、铁、丝绸和各种器物,来换取契丹的牲畜、毛皮等土产。茶文化成为辽朝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简介:清政府赐予达赖、班禅金印


(1)根据“文字”板块,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请你从“插图”中任选一幅图,说明其承载的历史价值。并分析与该图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
(3)综合上述内容,分析中国古代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2024-05-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10 . 我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2)将上述图片按“民族冲突”与“民族和平交往”的方式进行分类。(填写序号)
(3)请你任选一幅图片,写出该图片反映史实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赣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