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知识结构图,该图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A.古代农业的繁荣兴盛B.民族关系的交融发展
C.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D.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制度篇】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经济篇】

材料三: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较小的破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

材料四: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外交篇】

材料五:

(1)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
(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说出A、B、C的内容。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华新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朝从一建国就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提炼交子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原因,并对其作出你的历史解释。
(2)请你指出宋代负责收取“巨额的外贸收入”及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作出历史解释。
(3)中国古代王朝大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到宋代却商品经济发达?请你对此作出历史解释。(言之有理即可)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历史时期重期府的分布情况

A.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
C.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D.政治中心南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北宋后期,东南户数已占到全国一半。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材料旨在说明(     
A.人口南迁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重心南移
2024-06-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7 . 农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唐宋时期农业经济得以发展是多重合力的结果,探究以下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谷每斗仅五文。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唐朝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唐玄宗礼毕之后往往还要颁布诏书,告诉天下自己重视粮食生产的态度和决心,对于能够推荐出孝悌力田的乡间典范的官员,还要给予表扬。

宋高宗曾下诏书,人户置买耕牛,权免税钱一年来保护耕牛。对于缺少耕牛的地区,赵构命各路转运司寻来了踏犁的制作手法,令这一农具在南方推广开来,节省了人力物力。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唐朝和宋朝统治者对于农业发展采取的共同态度(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唐太宗“使百姓休养生息”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2024-06-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8 . 中学历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左图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根据所学说出这一运河的中心和开通的积极作用。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太宗励精图治,经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年岁丰盈,马牛布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大唐盛世的基础。

(2)材料反映了我国哪一封建统治局面,请从政治方面解释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史料实证】

(3)观察下面表格,判断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什么变化。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成就(部分)
行业发展成就
农业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著名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手工业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纺织业生产发达。
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广州、泉州造船业水平高,南宋时南方沿海地区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商业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四川地区。
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对外贸易的中心在南方地区。

2024-06-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古长安城在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统一王朝以长安为都,主要是因为关中平原不仅富庶,北有黄土高原,南有秦岭,东有黄河,西有六盘山,进可攻,退可守,利于制内御外……那么作为六大古都之一的长安(西安)为什么在唐代之后却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在此定都……自安史之乱开始,北方经济遭到长期破坏,而南方经济却得到发展。唐以后特别是五代、北宋以后,西北地区相对平稳,而东北民族矛盾相对尖锐……在这些原因之中,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关中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严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长安国都地位丧失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徐赐成《古长安城国都地位变化的自然因素分析》

(1)材料一图A中(人物)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图B中唐朝在①处设置(机构),加强了中央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首都位于(城市)的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从周到唐,长安作为统一王朝都城的优势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以后“长安国都地位丧失”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以史为鉴,你认为应当如何促进古都西安新发展?
2024-06-1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韩城市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10 . 宋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当时的铸币量很大,很多时候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因此民间产生了交子。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宋代(     
A.金属铸造水平的高超B.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4-06-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