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的经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49 道试题
1 . 维新派一直宣传民权、开国会,但“维新”实际所做的不过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行政”方面的措施,并没有颁布关于定宪法或开议会的谕旨。这反映了(     
A.古代选官制度被废除B.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C.改革派力量不够强大D.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为了更好的传承湖湘精神,某校准备开启研学之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陈赓同志故居纪念馆
陈赓,湖南省湘乡县人,1903年出生,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被誉为“黄埔三杰”。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时期, 参加了太行山战役、神头岭战役、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保卫延安、淮海战役、波江战役、太原战役等:抗是援朝期间,陈赓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代),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

(1)材料一是老师为第一小组同学筛选的研学对象,因为这三位人物在救亡图存的主张上有着相似性并都进行了实践。请按照其所参与的重大事件的时序设计研学路线(写出序号),并在研学报告中对他们的探索实践进行整体评价。
(2)第二小组以“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历程”作为研学主题。材料二是某同学在参观湘乡陈赓故居时,抄下的生平介绍。
①请在处帮他补全遗漏部分。
②陈赓在1924年和1927年有两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也反映了中共在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上的改变。请任选一个时间点,为陈赓的选择补充时代背景。
(3)你还想推荐哪位湖湘先贤作为研学的对象呢?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品质?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4年4月份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同学将学校阅览室的部分书籍按历史时期进行了分类,制作如下表格,

时 期书 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日战争》A《帝制的终结》
1915-1923年《《新青年〉文选》《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重返五四现场》《开天 辟地》
1924-1936年《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1927:生死转折》《星火燎原》
1931-1945年《民族存亡的搏斗》 B
1946-1949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请回答:
(1)按照上面的历史时期,请将以下两本书籍填写在表格中A 、B处的相应位置。(填写序号即可)
①《华北敌后—晋察冀》②《戊戌变法》
(2)请根据下面的示例,再选取表格中的一个历史时期,结合相关书名概括一个时代主题,并运用两个及以上史实对主题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恰当,史实准确,能说明与主题的关系。)
示例:时期:1915-1923年;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说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3)综上,请概括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它们的相同点是(     
A.创办民族工业B.主张向西方学习C.寻求变法维新D.矛头指向清政府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最早因读法国革命史而启革命思想的是孙中山和黄兴。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许多青年学习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更加激发反对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思想。

特别是“法国革命提出的平等博爱自由”,使他们“很被这些新名词所陶醉”。

——俞旦初《20世纪初年法国大革命史在中国的介绍和影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体现了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史事分析法国革命对中国近代青年的影响。
(3)为两则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九年级升学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98年康有为在《请励工艺奖创新折》中指出,“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并明确表示“尚日新,定为工国”。这反映出当时(     
A.洋务运动已然失败B.工业管理人才缺失
C.维新变法得到支持D.实业救国思潮涌动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初三六班历史兴趣小组以“为实现民族复兴,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   

【探索之路】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1)完成导图中①②处内容:根据思维导图,指出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主要特点。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原则。……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928年11月25日)

(2)材料二中“边界的斗争”是指什么?在这场斗争中形成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最终结果如何?

【建设之路】

材料三 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的,实行了什么伟大决策?材料三中“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

材料四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整理

(4)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第七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杰出人物的活动影响历史的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玄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民族一视同仁,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2)北宋平民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促进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3)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南北战争中对北方不利的战局,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严复翻译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如图两份书报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     

A.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
B.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C.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 . 1893年底,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学堂的基本情况如下表。由此可知(     
时期课程设置招生人数
1893年底(创立之初)方言、算学、格致、商务每门20人
1896年7月(甲午战争后)强化外语(方言一门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4门),增设矿务、化学、自然科学每门30人
A.自强学堂的变化发展与近代民族危机加深密切相关
B.自强学堂的创设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C.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已完全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D.标志着在中国存在1300余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