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46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类别粮食棉花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8.748.8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14.126.512.5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土地改革D.“八字方针”
7日内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抗美援朝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C.土地改革D.和平解放西藏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日照莒县北五校初二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这是因为新中国进行了(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4 . 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一扫旧中国的沉沉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

——摘编自人民日报《天翻地覆慨而慷   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材料四   过去,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主要是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如何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以适应国际经贸体制的关系。今天,我们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中国的对外开放举措,引领世界经济湖流、来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

——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改造、建设的伟大壮举?
(2)以下两个小题,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同志。
②依据材料三年代尺的提示,分别写出A、B两处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体现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
(4)在祖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祝福祖国?请写出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情。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它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从而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和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材料中的“它”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定心卷历史试卷
6 . 中国共产党始终结合国情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在挫折中反思】

材料一

图A   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图B《南昌起义》(绘画)

离开了先生(苏联),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18卷


(1)中国共产党从图A事件中汲取了怎样的历史教训?指出图B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结合1921—1934年的史事,谈谈你对毛泽东曾说的“有先生(苏联)有好处,也有坏处”的理解。

【在探索中奋进】

材料二

图C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图D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农村面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加大生产要刺供给以及妥善处理城乡关系,推动了我国料业农村持续向好发展。

——摘编自李浩然、马万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演变研究》


(2)中国共产党在图C历史事件中的态度如何?举出一例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农村面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努力?

【在改革中蜕变】

材料三

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单位:亿元)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图E

当今世界范围正在兴起新的技术羊命,形势发展很快,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抓紧机会,迎接挑战,使我们的企业和各项生产建设具有吸收和消化新技术的更强大的能力,我们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要做到这点,又非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可。如果城市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跟不上,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这个正确方针的贯彻,各个企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肯定也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摘编自关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3)材料三图E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三,归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

【在奋斗中圆梦】

材料四

图F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观点正确、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符合逻辑)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7月上旬起,中共中央开始抽调战略预备队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当时苏联出于中苏同盟条约的规定,同意以空军保护我国内地,并在国际上牵制美国。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摘编自徐焰《抗美援朝与台湾问题》

材料二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摘编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印度、美国间的铜和电产量:1950年印度人均钢产量为4千克,美国为538.3千克,而中国1952年才2.37千克;1950年印度人均发电量10.9千瓦时,美国是2949千瓦时,而中国1952年仅2.76千瓦时。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产业处在近乎于无的现状。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两个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时代使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问题中国人民在经济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该举措的特点是什么?该举措有什么意义?
(4)请分析材料一相关事件与材料三相关举措二者之间的联系。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土地改革运动中,来自贫下中农的政治积极分子取代原先的地主乡绅,组成新的农村领导层,与国家的政治机构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反映了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       
A.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B.强化对农村基层的管理
C.为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D.使农民们真正获得解放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事件
1949年开国大典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农村改革、政策偏向与中国城乡差距的变迁

——数据来源: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

材料三

时间历史事件
1980年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

(1)根据据材料一,归纳1949——1956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2002年我国改革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10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面八年级(2)班学生展开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加。
【开新纪元】

【探索道路】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明确航向】

【展现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成就(部分)

序号时间成就
1964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7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97香港回归祖国
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2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的哪两项措施?
(2)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3)以上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属于外交成就的是哪些历史事件?(写出历史事件的序号即可)写出香港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