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44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序号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属于研究土地改革原始史料的是(     
A.回农村老家时听到关于土地改革的闲谈
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C.市博物馆保存的农民分到田地的土地证
D.从互联网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相关资料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彻底摧毁旧制度,翻身农民当了家。”1952年,中国农民发出这一感慨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领域
措施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实行党对学校的领导,解决教育向广大工农群众打开大门的问题。确定了教育必须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农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整理

材料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点为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超过14亿家庭、4亿人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其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历史逻辑、现实启示及未来路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民生的主要做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历史真题
5 . 近现代的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之路】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由此兴起。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革命探索之路】

材料二   1927年8月以后,党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摘编自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独立巩固之路】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冬—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济发展之路】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近1/5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个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且内部地域差异极大的国家正强盛起来,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正走向伟大复兴。

——摘编自戴木才《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运动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运动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革命道路的重要因素。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例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请为上述材料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年表(部分)

1949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101开国大典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1950年冬全国分批次进行土地改革
1951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材料二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评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开展的具体实践有哪些?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民生措施是(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民族区域自治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朝阳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运动
C.抗美援朝战争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图片

(1)利用以上三幅图片,叙述开国大典。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哪一民生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哪一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各个村子早已组成了没收队伍,在农协委员的率领下,在农民的簇拥下,兴高采烈的涌向地主家去,将耕牛、农具、家私、衣物通通没收……镰刀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在田野中洋溢。欢笑声不仅是因为有一个好收成,而且主要是土地还了家,庄稼汉真的成了土地的主人。”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扬帆初中学校中考三模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