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44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1950年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的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了土改的阻力。这说明土地改革(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D.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7日内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全国有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七百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宗旨与民生发展目标没有改变,但采取的策略却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一时期的民生发展理念就是通过快速做大财富“蛋糕”来解决贫困问题并建设小康社会。……因此,中国贫困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自改革开放后持续不断地得到大幅度减轻,并迅速解决了10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步入小康乃至富裕生活的境界。

——郑子青、郑成功《消除贫困:中国奇迹与中国经验》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2012年)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的消除贫困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让国家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取向,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新理念新战略新思路。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有力指导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脱贫攻坚行动。经过近8年的努力奋斗,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现行标准下的近亿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目标,中国由此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田鹏颖綦玮《“精准扶贫”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土地改革能胜利完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生发展理念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在农村具体实施了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十八大后我党的扶贫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从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历史中,你所得到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专项提分最后一卷
3 . 下面是1950—1952年中国农产品产量变化表,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粮食棉花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8.748.8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14.126.512.5
A.抗日战争的胜利B.土地改革的开展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社会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新思想】

材料一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由此产生的不同历史现象的交叉,开始了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最后三十年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曾以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编自[美]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秋收起义
【新政权】

材料三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摘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新征程】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列举一例材料一图中①处组织的重要学会名称。这些学会和报刊的创办产生了什么影响?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五四运动完成的“历史转型”。
(2)材料二图示事件失败后毛泽东带来党和人民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开始的标志事件。并分析文字材料中提到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的原因。请为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3)结合材料三中文字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命题。图A中“美国侵略罪行”当时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指出图B中“贫农分到了土地”的法律依据。并概括两幅图所反映历史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
(4)料四中图C和图D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简述其“新”在何处。“从现在起,党的新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应如何“继续奋斗”?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涌现出了不同的“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最美奋斗者】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二中农民“入社”的“社”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仔细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据此,表中数据变化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20世纪80年代:最美奋斗者】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6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经说过:“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简史》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2014年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

2017年

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2020年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第二种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此次会议上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任选相互关联的三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政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
195083197116180272
19533743550407

材料二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19531954195519561957
粮食总产量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

材料三   下表为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时间粮食(亿公斤)棉花(万担)油料(万担)生猪存栏数(万头)
19571950.53280754214590
19601435212634058227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生产队资料

年份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
1976191103500023032
19792015132300800200多元80030000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1)促使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的变化是源自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这项改革有何意义?
(4)综上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土地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土地改革
1950年-1953抗美援朝
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6三大改造
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自拟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顺利完成了统一
D.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
7日内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0年6月至8月,中央人民政府相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等文件。这些文件(     
A.指导了新中国的土地改革B.奠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基础
C.标志着反封建任务的完成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日内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