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创造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究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改革。

【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之心”的坚定原因。

【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

著名改革背景主要措施
面临农奴制危机,国内革命运动爆发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日本明治维新面临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政治上:“②”,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等;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中①、②的填写。材料二中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材料四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某次重大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写出该领导人名字及会议的名称,之后该领导人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通过这次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2-07-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11月)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此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习近平


(1)材料一中“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社会性质的这一改变,是哪一事件作用的结果?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这次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成立后,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一开始也把中国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试图走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我们党内有些人把共产国际的指示教条化,把别国的经验神圣化,也是这样主张的。

材料二   “坦率地讲,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但没有解决好”。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没有解决好”,主要是指我们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包括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材料三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材料四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1)为了走材料一中的“道路”,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后来,毛泽东发现这条道路走不通,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道路?
(2)除了“文化大革命外”,材料二中“失误”和“曲折”还包括哪些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真理标准讨论”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抉择?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伟大胜利的基本经验。
2022-02-1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中考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史,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图一人民公社食堂 图二肥猪赛大象 图三狂热的红卫兵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1952年到1957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失误。
(4)据材料四,简要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022-04-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921-1949年民族解放之路】

材料一:


①中共一大②南昌起义③井冈山会师④遵义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选择其中的任意两件事(图2除外),写出其在中国革命进程的地位或作用。
例:图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的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阅读材料二的内容,说出中共中央发表抗战宣言时的背景。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

【1949-2019年民族富强之路】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的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部分大事记:



(3)联系所学,写出材料三中标志“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的相关事件名称。图示梳理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请在B、C两处横线部分补充相应内容。
第一,标志中国新生的事件是______
第二,标志伟大转折的事件是______
第三,B处横线部分应填的内容是______
第四,C处横线部分应填的内容是______
2021-09-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2020-2021学年九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材料二: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次年,国务院宣布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等。到1984年,又把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拨款改为贷款,进而改为股份制。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这一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2)材料二认为“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对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有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当今国际经济背景分析,进入90年代后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综上所述,概括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1-06-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南省长沙雅礼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摘自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认为党的中心工作应该是什么?这一认识是从哪一历史事件的教训中获得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这一崭新的试验”是指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材料所述史实出现的共同国内背景。
2021-08-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已经走过500多年的历史,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是根据材料绘制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在①②处填写正确答案。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___。
②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___________。

材料二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原因。

材料三   下面是不同时期中共党员总数的发展变化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 A、B段中任选一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历史事件遵义会议(19351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根据材四比较两次会议的相同点任选一次会议,结合所学,分析其召开的历史背景。
2021-05-0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迫切需要坚强的领导力量。但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也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时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先进分子终于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俄国革命道路,组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021-06-1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适应性练习(三)历史试题
10 .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时代,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和革命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光明日报《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   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有着丰富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先后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进入新时代的不同阶段和时期,相应其精神演化也依次展现为: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国际、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划线部分的提示信息,概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3)列举材料三中“不同阶段和时期”相关精神的两例史实。
(4)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民族复兴大业领导核心的原因。
2021-05-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