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发展成就表(部分)

时间重大成就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生产出来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团队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获诺贝尔奖)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
2017年歼-20隐形战斗机亮相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
2020年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5%,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奈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归纳建国以来我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建国七十余年来我国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
2022-10-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某校打算召开一次党史学习讨论会,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概括归纳——学史明理】。


(1)说说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请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观点。(两点即可)


图一


图二

任务二【观察比较——学史增信】。


(2)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仿照图五示例给图三、图四命名(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据此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和当今开放新趋势。


图三


图四


图五


任务三【实践活动——学史力行】。


(3)综合以上材料,请以“厉害了,我的国”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一带一路”   亚投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8-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七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国经济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直到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从此,中国经济一步步走得更稳健,更灵活,更充满生机,一条适合自己的富强道路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四 新中国的发展,在很多领域也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还有在外交、科技……等领域我们都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促进工业化的举措。并概括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征程”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并归纳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变革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例说明中国科技领域和外交领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力。(各举一例说明)
2021-06-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桂平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4月1日铁道部在中央的指令下,为适应建桥需要,成立了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武汉大桥工程局,直接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和施工。修建这样的大桥,除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外,还必须拥有一批掌握现代化桥梁科学技术的科技人才。为此,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领导下,全国各地知名桥梁专家,技术骨干组成“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中央还出面聘请了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为组长的、由28名苏联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华给予技术援助。……武汉电业局工人为桥梁施工安装供电设备,武昌造船厂协助解决材料搬迁房屋,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交通厅、中共汉阳区委和工地附近的公安派出所等单位,均多方面支援工程建设。

——摘编自王泽坤《龟蛇锁江∶武汉长江大桥施工建设》

材料二   事实上,华为是四十年企业史上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在2012年,华为取代爱立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者。2014年,华为的国际专利申请件数超过多年盘踞第一的美国高通,跃居全球公司之首。在2017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华为以785.1亿美元营业收入名列中国民营公司第一名,全球第83名。

——吴晓波:《任正非的“怀疑型人格”》

材料三   “缺芯少魂”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把这一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引起全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芯”突国要发挥综合优势——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特点。结合史实回答,武汉长江大桥等“一五计划”成就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为能脱颖而出,创造奇迹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科学技术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09-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其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与哪一次改革有关?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概括材料二的改革措施。实施这个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请写出“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4)综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1-05-0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它经历了漫长艰辛的奋斗过程,却始终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其伟大之处在于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100年来,中国青年……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影响力之大,是出于什么原因?

材料二:



(2)写出图一会议召开的时间,并给上列三幅图归纳出合适的主题。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四: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4)材料四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它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习近平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5)材料五中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新中国怎样的建设道路?

材料六:这一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共十九大上,这一指导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根据材料六分析“这一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
(7)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2021-06-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 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 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 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是,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三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时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习近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习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哪两个时期的探索,这两个时期是一个 什么关系?
2021-07-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20_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的标志事件?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比较高效的中央政府,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有苏联对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列举在此期间工业领域的成就两例。
【强国之梦】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7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材料三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四个地区被设为经济特区?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指哪里?
2021-07-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海城市开发区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正确道路。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文化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概括下面材料所反映的两位思想家的治国主张,并归纳其共同影响。

【制度保障】民主法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保障。请分别列举下面两次会议的法律成果,并简述这两次会议对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贡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上完备和固定下来。

1953年12月,全国人民参加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经过逐级选举,1954年9月代表5.7亿人民的1141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大事,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道路选择】坚持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进步发展。请完成下表①②处空白内容的填写,并比较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特点。
革命道路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国情:主要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
领导人:列宁
政策或道路: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等
中国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领导人:邓小平
政策或道路:
内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等

2021-06-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西省孝义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示意图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常委、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了更为细的建设发展“脉络”:高起点高质量编制规划;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启动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陈刚说:“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板雄安质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3-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图中A到B、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改革开放的历程,请归纳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