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张骞被誉为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来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非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 《中国古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为保障“丝绸之路”畅通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这是一场海上远航活动, 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船以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凤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海上远航活动”所处的朝代及意义。

材料三       在中国和日本……由于这两个政府推行强硬的闭关自守政策,这里也没有土著商人愿意与欧洲人合作。因此,远东这两国能将它们同欧洲的联系限制在严格监督下的、仅仅是断断续续的贸易之中。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却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敞开国门”,结束闭关自守政策的是英国发动的哪一场侵华战争?“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进行的是哪一次社会变革?

材料四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 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作出的?这一决策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
2021-05-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某文献记载:经过建国三十二年来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的反复比较,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思考和总结,全党同志和我国各族爱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是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程度,显然超过了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的水平。该文献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20-09-13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易错点19 中国现代史四大时期-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3 . 材料一:



(1)一座座丰碑,承载着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图一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图二纪念的事件标志着什么?图三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

材料二:

甲:李援朝

我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因为我就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乙:刘国庆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我的名字见证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丙:赵土改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终于在我这一辈实现了。

丁:贺西藏

我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解放军,为纪念西藏人民的喜事,他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2)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请按照甲乙丙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来进行排序。请把上面提到的四件大事综合起来,确定一个探究的主题。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
影碟机00016.0237.53
电冰箱6.5842.3366.2276.0880.13
洗衣机48.2978.4188.9790.5792.52
彩电17.2159.0489.79105.43116.58
(4)根据材料四,指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五: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5)根据材料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材料六: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我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6)根据材料六,概括说明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材料七: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7)材料七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八:我们在执行和平政策中的一些外交方针是:(一)“另起炉灶”。(二)“一边倒”。(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四)“礼尚往来”。资本主义国家,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五)“互通有无”。(六)团结世界人民。

——摘编自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


(8)材料八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材料九: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9)材料九中的“我”是谁?“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十:



(10))材料十中的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分别是谁?另外两位科学家分别有什么贡献?
2021-08-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山亭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创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7月1日式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一大的真正召开时间确实1921年7月23日,认定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为7月23日这一史实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当时,历史研究人员通过一大代表及家属的回忆录初步确定会议召开时间为7月下旬,又从共产国际在苏联关于一大的档案中查阅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回忆及共产国际代表的报告都明确记载一大会议召开时间是7月23日。研究人员发现在上海开会的最后一天,一大代表陈公博下榻的旅馆曾发生命案,经查阅《申报》等报纸认定此命案发生时间为7月31日凌晨,而且当事人一直确认会议在上海开了八天后转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综合以上信息,研究人员最后认定会议日期为1921年7月23日。

——摘编自徐燕《党的诞生日是如何查证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历史研究人员是借助哪些途径认定党的诞生日的?党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苏联模式中走出来,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给各社会主义国家以深刻的启迪,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探索自己的道路.这预示着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从模式化发展向注重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特色化发展转变。

——摘自央广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足迹》(2018年2月28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从苏联模式中走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模式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变,说明了什么?
2021-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大冶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其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与哪一次改革有关?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概括材料二的改革措施。实施这个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什么?请写出“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4)综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1-05-0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